第135章 醉里寻欢,堪比阳光历程?(2/2)
“你能看书学习,朕很欣慰。”煦帝转怒为喜,语气柔和了不少,“文妃乃至情至义博览群书朕的知己也,像你如此乖张,竟将荀子言论断章取义,依朕来看,你不仅是妖,而且是魔,竟拿文妃开刀,莫名其妙地玷辱圣人学说。”
“是是是,罪妾才疏学浅,不是块读书的好料子。皇上息怒,请将全段背出好吗,臣妾愿意向文妃妹妹学习。”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善言之,身行恶之,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趁着微醉的美妙感觉,煦帝竟然当起教书先生来,口齿清楚地讲道:“此段话的大意是什么呢,嘴里能讲出来,又能身体力行,这是国家的珍宝;嘴不能讲,但有实际行动,这是国家的重器;嘴上讲得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才是国家的妖孽。荀子最反感的是言善行恶,他把这种人称为妖孽,说明为善去恶、知行合一,自古以来都是万里神州的优良传统。贤妃,难道你要朕将文妃除掉吗?近来,你说,谁才是妖孽?”
“罪妾是,罪妾是。”贤妃诺诺连声,在醉意朦胧中,煦帝如同雾里看花,将废后看成文妃,挥手道:“朕的妖女,大宋国妖,哈哈哈,废后将你封为‘国妖’,朕竟然也不,也不生气呢,走,上龙床,云雨去……”
“文妃娘娘,为何饶恕他们?”安宁不解地问。
“其实坏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如果他上有高堂,过不了父母那一关;如果他娶了妻子,不容易将娇妻永久留住;如果,他有了孩子,怎么去骗取儿女的爱戴呢?如果犯到官府手里,也脱不了官府的制裁,由他去吧!”
“尊敬的文妃娘娘,素问您喜欢背诵诗歌,能满足在下这个愿望么?”
“嗯,‘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我希望大宋每一个子民都漂漂亮亮的,不愿看到人们流血受难,哪怕是这些歹人啊。”
“听文妃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至少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仁德,讲得如此深刻。佩服佩服!”众位侍卫齐声赞叹道。
“岂敢岂敢!”文妃谦逊地回敬了此言。
一位高僧,七位美妃,七位武侍,八匹骏马,纵横三千华里,过武汉,越长沙,历经仆仆风尘,终于来到了惠州。七位美人在官驿里换上华服,在惠州知府的带领下,来到了苏轼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