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学兵法,难佶弟。(2/2)
当晚,文妃真的上演了一出“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大戏,她拒绝了煦帝的邀请,独自留在宫里,与《三十六计》深深相恋,她可不愿只当绣花枕头,也不想打无准备之仗。
煦帝抱了一下文妃,爱怜极了,关切道:“虞美人,辛苦了,早日安歇。”
“嗯,快走吧,不然,过一会儿,就要后悔了。”文妃头也不抬地应付道。煦帝叹道“无情,堪恨,还是堪爱?”,然后离去。
翌日,军情紧急,边患再起。赵佶也是忧心如焚,死活也要同文妃前往,煦帝也是拿他没有办法。
“自古道,手足情深,手不能去,足能代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孝,古时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同“替”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不过,古今同然。﹚
“好吧,君子以理服人,皇嫂我出题考考你,如果你赢了,就随军出征,反之,就地静修,不得贻误战机。”
“一言为定。”
“如果你输了,即使学犬叫,也无济于事啊。”文妃正色命令道。
“请听题,佶弟、你说,‘王佐’是何人?他是哪朝哪代之人?”文妃拼命忍住笑意,问道。
赵佶急得团团转,文妃想起儿时有趣的一幕:六月里,小伙伴恶作剧将绿甲虫系于绳端,甲虫徒劳无功地一圈又一圈得飞呀飞。
他羞愧极了,竟然在皇兄皇嫂面前说大话,这下出丑了,这可如何是好?想罢,他狠命地抱住头,蹲下来,差点悔恨地昏过去,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所以然,只好凄然道︰“皇嫂,您在哪里找的这个问题呀?怎么佶弟从未听人谈及呢?”
“好吧,看来,佶弟还是与军旅生涯无缘,还是姐姐告知你较好,不然,疯掉了可如何是好?”
赵佶低着头,洗耳恭听。
“佶弟,你听好了,王佐处于成语‘王佐之才’,是对辅助帝王创业治国才能的赞誉,出自《汉书》之‘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
“皇嫂处处皆吾师。”赞叹过后,赵佶无地自容地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