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仅仅因为“时也运也”乎?(2/2)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你知道为何‘李广难封’?为何有‘冯唐易老’之说?”
“佶弟不知,还请嫂嫂详叙。”
“李广乃西汉名将。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西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所以,此乃‘时也,运也,命也。’”赵佶热炒热卖道。
“至于冯唐,本道也是唏嘘不已。他虽然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多上报了6个首级的斩获,而获罪改任。后来汉武帝求贤,有人举荐冯唐,可是当时冯唐已经90以上,所以历朝历代皆纷纷然感叹说‘冯唐易老’。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避刀剑,身先士卒,但是此人是项羽似的悲剧人物,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所以到死没有封侯。比如唐代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悲叹:“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你知道他哪件事做得不磊落吗?”
“不就是谎报了一下军情吗?西汉王朝也太小题大做了!多报几个绞敌名额算什么,也太不厚道了。”
“可是,贫道却认为,天地之道,唯诚服人,一个不诚实之人,堪当大用吗?”冲真有些生气了,道。
“多谢教诲,小弟服您了!”赵佶忍辱求全回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