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乌孙(2/2)
乌孙原本游牧于敦煌、祁连一带,后迁至伊犁河流域,逐渐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从此日益强大。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起初,博望侯张骞至乌孙时,言其若能返回敦煌、祁连间的故地,共同对付匈奴,则汉廷愿嫁以一公主,并与其结为兄弟之邦。而乌孙昆莫猎骄靡一则感念匈奴冒顿单于的救护之恩,二来畏惧匈奴,因而没有答应,但还是献马数十匹,并派遣使者随张骞回汉廷答谢。使者回归后,言汉朝人口众多,国力强盛,于是乌孙仰服,日益重汉。
匈奴得知乌孙近汉,怒欲击之。乌孙恐惧,又见至大宛、月氏等国的汉使络绎不绝,唯恐落后,便遣使上书,愿得汉公主,为汉之昆弟。武帝与群臣议后,同意了这一要求,于是猎骄靡献上千匹良马,以作聘礼。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景帝之孙、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册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匈奴单于得知,亦以一女儿嫁之。猎骄靡欣然接纳,封其为左夫人,细君公主则为右夫人。而乌孙以左为尊,可知猎骄靡依旧是畏惧匈奴的。
乌孙昆莫已年老,又语言不通,加之水土不服,令细君公主很是悲愁,终日郁郁寡欢,便自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听者无不落泪。汉武帝得知后,也深表同情,因而每隔一年,便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表示慰问。
猎骄靡也心疼得紧,想这样一个身份高贵、仪态举止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的公主嫁到这里真是受委屈了,有心要补偿她,便说自己年老多病,要公主改嫁给他的孙子——即将成为昆莫、现官号为岑陬的军须靡。下一任国王娶上一任国王的夫人为妻子,这本是乌孙和匈奴的习俗。因而左夫人欣然应允,而右夫人则万难从命。不得已,细君公主上书乞归,得到的回答则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万般无奈下,细君公主只得再嫁岑陬,生女少夫,不久就去世了,终生未能得回中原故里。
岑陬再向汉家求亲,武帝应允。这一次,重任落在了刘解忧的身上。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刘解忧生性豁达,既想为家争光,又愿为国分忧,便慨然允诺。太初年间,刘解忧被册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解忧公主到达乌孙后,依旧被封为右夫人,自此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开始了较量。两人争的不是一个男人,不是一个国王,而是一个王国,一种势力,一种可以以为援而壮大己方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