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斗鸡(2)(2/2)
唐朝其他的诗人对斗鸡也有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心目中,斗鸡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还与勇气、侠气相关联,可谓让人瞠目结舌。有诗为证:张仲素的《春游曲》:“当年重竟气,先占斗鸡场。”;张籍的《少年行》:“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于鹄的《公子行》:“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游。”
民间斗鸡之风日盛,自然是受了皇室的影响。对唐朝的王公贵族而言,不仅要比金钱权力,还要在斗鸡上论一番输赢。
唐高宗时,亲王、朝廷大员等都热衷于斗鸡。有一次,沛王与英王相约斗鸡,战况激烈。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应邀为沛王写了一篇檄文,以声讨英王的斗鸡,文中说:“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爰资枭勇,率遏鸱张。纵众寡各分,誓无毛之不拔;即强弱互异,信有喙之独长。昂首而来,决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搏击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尽,宁犹容彼盗啼。岂必命付庖厨,不啻魂飞汤火。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
这文采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英王那个气呀,一个趔趄,吹胡子,瞪眼睛,心中恶气难平,当场翻脸,拂袖而去。唐高宗不得不做起了和事佬,居中调停,一气之下,将王勃罢官去职,贬成了闲人。
有人因斗鸡而失意,自有人因斗鸡而得意。有一次,唐玄宗出宫闲逛,偶然在长安街市上碰到一个叫贾昌的小孩。此人的斗鸡被他训练得如臂挥使,让鸡往左,它就往左,让鸡往右,它就往右,便好似听得懂人话一般,执行命令,不打丝毫折扣,二者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唐玄宗见了,大为惊奇,便召贾昌进宫,让他替自己培育、训练斗鸡。
这贾昌使出浑身解数,将皇帝的斗鸡统统养成了斗鸡界的头号种子选手,可谓王中王,霸中霸。唐玄宗自是龙颜大悦,大手一挥,下了奖赏的诏令。于是贾昌这小孩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加官进爵,锦衣玉食,自不在话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玄宗爱好斗鸡,臣民们更加乐此不疲。每一年的长安,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斗鸡比赛。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佳节到来之时,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众斗鸡,以示天下太平。唐代文学家陈鸿的大作《东城父老传》中记载说:“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家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放鸡坊。”;斗鸡之日,唐玄宗都会让宫廷乐队集体出动,后宫佳丽也纷纷出场。而“鸡王”贾昌则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穿锦绣襦裤,手执铎拂,引导群鸡潇洒大气地走到场地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