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技巧(1/2)
华夏地大物博,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方位不一的地方,结合着自身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的特色,都衍生出了不同的武学门派,什么南拳北腿,什么苗疆昆仑的,都是因为不同的地理特色与历史原因而出现的。
因为各门各派的功夫不一,自然发劲的力量也是不同的。
但,俗话说的好,大道三千,条条大道可证道,最后的最后,都免不了疏通同归!
所以,为了统一国术的境界与方便各门各派的交流,国术五劲也就应运而生了。
按照那些国术家的看法,劲与力,有着相同之处,但也有着不同之处。
劲,可以说成力,但它并不全是力,劲打在身上为力,而力,打出去的同时,也为劲。
“你有多大劲?”
“你有多少力气?”
这两句话听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语法也看似一样,但其实他们的本质,并不一样。
就好比你要搬动一个重量物品,你的力,是你能双手使用出来的力气。
而这个劲,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是你的双手的力气,但同样你也能用抱的,背的,甚至于用脑袋顶的,方法各式各样,只要能搬动就行。
武术家,国术家们所说的劲力,就是指的你全身的劲,你在攻击某一个物品之时,能最大化的发挥出多少的劲!
还拿拳击手来打比喻,一个拳击手,打你一拳八百斤力气,而受力面积是一个拳头的大小。
而一个国术大师,打你一拳两百斤力气,但是他的发力技巧却足足的让你的受力面积凝聚成了一个点上,这样的伤害,自然是要比八百斤的力气更加的强大了!
更别说,力气,他只是外在的,你打人的时候,力是反弹的,你自身也会受到来自于反弹的力。
而若是一位真正的国术家,他打人的一拳,力或许一点都不露出的渗入到人的体内去,丝毫不反弹,不外泄!
这就是发力的技巧。
而对于这种的力气的叫法,在国术上,便被称之为暗劲,当然,这只是暗劲的一种层面上的说法,并不能覆盖全部。
国术五劲各有玄妙之处,通常人们来讲,五劲者,自初至高,分为:明劲,暗劲,化劲,丹劲与罡劲。
只是,这只是人们为了方便划分而列出来的,就像是上文说的那样,华夏国地大物博,各地方,各门派之间的武学发力技巧,锻炼层次都不一样,所以并不能将之作为国术家实力高下之间的实力判定划分。
就如同金刚掌般专注于明劲的以力压人,就如同梅花拳的暗劲分支——拧劲,也如同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的化劲,就比如说某位让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世界级华人明星根据咏春拳法研究出的寸劲,这些特殊的武学功法,他们初始就是这样运用‘劲‘,而直到结束,他们还是训练的这一种’劲‘。
谁敢说金刚掌练到极致不能打死暗劲的强者?
谁敢说梅花拳练到极致不能敲碎化劲的脑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