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绿玉葫芦的主人是……(1/2)
“你回来了。怎么不去宿舍休息,反倒跑到我这里来了?”贾老师奇道。
“我想找~我忽然想起您这儿不是有光绪帝的绿玉葫芦么,我忽然觉得和它有缘——不是,忽然觉得它非常具有考古价值。能请您让我看看么?”武丁词不达意的说着,这话自己说起来都别扭。本来武丁是想直接拜托贾老师去找警方领导的,可是该怎么说——绿玉葫芦作祟,引得全市杀母案件频发吗?这样下去武丁觉得自己迟早要在青山精神病院度过余生。而且,贾老师也铁定不会让一个深井冰接触珍贵文物的……
“你是觉得绿玉葫芦,嗯~准确的说是光绪帝和频发出现的杀母事件有关系吧?”贾老师平静说出了武丁心中所想。
“您~”武丁感觉有点蒙,这画风有点不对啊,贾老师什么时候反应这么快了……
“我是眼神不好,又不是脑子有坑?你跟我来~”贾老师被武丁看的有点不爽,说完带着武丁向房间深处走去。
……
“哝~就是这个喽。看的时候戴上手套,虽然玉器不怕人接触,文玩行当还讲究有‘包浆’,但毕竟也是文物,而且跟凶杀案有关——为了避嫌,你还是戴上手套吧~不然要是留下指纹,你就又成重大嫌疑人了……”贾老师一边把装在密封袋中的绿玉葫芦放到桌上,一边摸出一幅手套递给武丁。
武丁仔细打量着绿玉葫芦。玉是好玉,质地细腻、色泽淡雅、温润光洁,葫芦的造型也惟妙惟肖,然而武丁实在看不出绿玉葫芦能和光绪帝扯上什么关系——既无款识,也无纹饰,葫芦因为谐音“福禄”深受国人喜爱,清代玉器数量又出了名的多,玉葫芦这种物件达官贵人不说人手一个,每家一个却差不多,说是光绪用过的武丁实在看不出来。
“我从材料、工艺、磨削介质、抛光、质感等方面初步断定这个绿玉葫芦是清代宫廷玉器。清宫有一本光绪帝的《吉祥万年账》,也就是丧葬用品清单,里边列出的随葬物品就有一枚绿玉葫芦,所记载的形制和我们从徐正家发现的这个差相仿佛。关键是我发现这个葫芦~是中空的,可以打开!而里边东西,进一步证明了我的论断……”贾老师一边说一边转开了那个绿玉葫芦。
“好精巧的工艺,我还以为是囫囵的呢~完全看不出来里边是空的啊!”武丁觉得确实神奇,刚才明明拿在手上仔细打量了半天,绿玉葫芦又只有半个巴掌大,他居然完全没有发现有开口的痕迹,这种工艺说是鬼斧神工也不为过吧……
“清代玉器使用的磨削介质是传统的砂浆,也就是石英砂;砂浆的颗粒细腻,有时候还掺有其他岩石的颗粒——当然也有说法向砂浆中掺去一定比例的其他材料,这本身就是一种工艺要求,总之用砂浆打磨可以提高玉器的光洁度,过渡性也很好,玉器经过打磨格外的光滑温润,就是一点费时费力。现代玉器用的都是高纯度的金刚砂或者钻石粉,好处是磨削速度快,加工周期短,打磨出来的玉器线条清晰,但是由于还是手工操作,所以很难控制磨削的准确度,过渡上就难免生硬了一些。就拿这个绿玉葫芦来说,现代人是绝对不会废这个工的,有这功夫能做好多件玉器了……”贾老师摩挲着葫芦开始感叹人心不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