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系统三国之我爹是袁术 > 第一百零二章 准备当家

第一百零二章 准备当家(2/2)

目录
好书推荐: 变身萝莉偶像 源世界之杀神降世 双世同修 玄黄立道 最遥远的南边 七日杀之末世求生录 邪途无量 博士来袭 重生之奶爸生活 超级重工

那么袁耀的地盘能有多少产出呢?

虽然此时袁耀只占有秣陵一县,但拿下整个丹阳郡几乎是没有悬念了。

袁耀是从寿春起兵而来,而寿春是扬州治所,所以境内郡县的基本信息还是有备案的。袁耀临行之时,让人抄录了一份,只是一直没机会查看。

寿春记录的丹阳郡有户12万,口63万人。耕地面积约300万亩。人均持有耕地不足5亩。

现今农业技术,平均亩产粮3斛,也就是说,丹阳一季产粮共900万斛。

东汉田赋一直施行的是三十税一的超低税,不过袁术的领地已经改为十税一了,所以他的名声不怎么好,又爆兵,又加税,一直背着个横征暴敛的骂名。

但江东之前一直没有更改税率,依然是三十税一,所以袁耀要不要加税是个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若不加税的话,三十税一每季收粮可收田赋不过30万斛,跟袁耀的需求差得远了。

若跟袁术一个税率,加税到十税一的话,那一季也只有90万斛,还是远远不够。

若江东像北方那样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那袁耀就死定了。

那么江东的气候条件,可以支持一年种几季粮呢?

后世的江东可是鱼米之乡,水稻产量比粟米高,还可一年两熟,冬天甚至还可以再种点油菜什么的增加收入。

但现在的江东还处于半开发状态,属于中原人口中的蛮荒之地,水稻也还没有资格成为主食,主要种植的粮食依然是粟米,所以一年两熟的水稻还没影。而是跟中原一样,处于两年三熟的阶段。

小麦从西方传入是中国第一次“粮食革命”,让一年只能种植一季粟米的华夏人可以穿插种植一季冬小麦,这样中原地区就从一年一熟变成了两年三熟,每两年增加了一次粮食收入,使华夏的人口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而中国的第二次粮食革命还没开始,但诱发此次革命的关键因素袁耀确是知道的,那就是他心中一直惦记的——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其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随后在宋朝官府的主导下向北扩散。

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高产;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其出众的优良品性,使其迅速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粮食作物,而伴随着地理环境不同,相继演化出繁多的新品种。所以,占城稻对长江流域稻作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占城稻引入,才出现了一年可以两熟,甚至三熟的粮种,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粟米、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第二场“粮食革命”。

这场粮食革命让历史上的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开国初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人,到200年后的公元1200年已经超过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国家。

而宋朝的土地面积还没有汉朝一半大。

所以袁耀要想养得起这几万大军,除了继续扩展地盘增加收入以外,占城稻就成了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甚至决定着他未来领地的人口数量。而人口数量则决定着克隆人的上限;州郡的划分,以及袁耀的生命上限!

所以,占城稻一定要拿到手,而且是越快越好!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