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泾县造纸(2/2)
这也算是袁耀头一次在江东享受到了家族影响的甜头,之前全都是阻力。
……
来到泾县后,袁耀迅速选定地点开始建造造纸坊。这种生产建筑比之书院那类的大型功能建筑要好建的多,都是按容纳量来决定建造人数的,共分50人的微型作坊;100人的小型作坊;300人的中型作坊;500人的大型作坊。
袁耀带来500名克隆人,便直接选了最大的作坊开建,因为越大的作坊产量越高。如最小的造纸坊月产蔡侯纸20石,合每人每月0.4石。而500人的就是月产300石了,合每人每月0.6石,虽然加的不多,但量堆积起来也不少了。
这样袁耀的造纸坊成本就是500个克隆人的粮食消耗,合每月750斛;每石纸2.5斛粮食,看上去也不少了,辛亏克隆人不要工钱,不然还不知道要翻几倍。
至于造纸原料价值就比较低了,都是些稻草树皮等植物纤维,大多属于废料,成本较低。
其实,此时造纸之所以价格居高不下,主要就是因为制造工艺复杂,耗时时间长造成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再加上产量低供不应求,人为哄抬价格,所以一时半会普及不起来。
其实成本还是次要的,主要是产量问题,一直无法代替竹简成为主流。
不过袁耀是打算用来造纸币的,应该用不了多少纸,最多再印印书就完了。
用系统造纸币还需要两个关键因素——铸币坊和雕版印刷。
袁耀需要人为提前准备好纸张和雕版,激活系统中《雕版印刷》这个技术,然后建造一个铸币坊,就可以直接用克隆人印刷纸币了。
而这项技术会根据系统科技树的进步而进步,以后就不用袁耀操心了。
雕版在秣陵时已经雇人开始手工雕刻;铸币坊也打算用这几天产出的克隆人在泾县开建,建别的地方还得来回运输纸张。
单说纸币这一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开启,只等完工就绪。
……
“启禀主公,怀义校尉孙策求见。”
“啊?”袁耀听到亲卫来报莫名其妙,因为孙策的任务是拿下吴郡的曲阿和丹徒,怎么反而跑到泾县来了。
按袁耀的预谋,孙策被压制了这么久,好不容易出去应该撒撒野才会有所觉悟,可如今这么快又自己跑回来就有点出乎预料了。
怀着不解,袁耀马上接见了孙策。
一番见礼后,袁耀直接看门见山的问道:“孙策不在军中,来到此处有何要事?”
孙策抱拳道:“将军可曾听过‘江东二张’的名号?”
“……”袁耀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