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国士之风(2/2)
但自从投靠主公之后,属下突然发现,在仕途之上,属下竟然远远的将公瑾落在了身后,并且眼看就要完成公瑾处心积虑都还没完成的事业——一统江东。
主公错爱,让属下拥有了信心,意识到公瑾并不是不可超越,并且有机会在这江东大地上与之一较高下,超越自我!
而这一切,皆拜主公所赐,否则属下这一生都不会再有进步的可能……”
鲁肃说道此处一顿,起身来到袁耀面前,面露感激,拱手作揖道:“主公对我有知遇之恩,如今又加再造之德,属下如何不效死以报。”
说罢,又郑重的对着袁耀全礼拜下,以示感激之情。
“哈哈哈!”袁耀大笑着扶起鲁肃道,“子敬有志气对阵周瑜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一点比什么都强。”
袁耀引着鲁肃到身边坐下,然后又道:“说到周瑜,子敬以为这美周郎人现在何处,意欲何为,为何到现在都不见人影?”
鲁肃闻言也慎重的回答道:“自从主公顶替孙策为帅出兵江东之后,公瑾的计划便被打乱,他现在意欲何为属下也不得而知,不过无论他有何打算,最终都绕不开一点,那就是世家。
孙家和周家的自身实力,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主公的,所以获得江东世家的支持,就是一个绕不开的环节。
属下此次在宛陵行事,正有借粮行逼迫世家站队之意,若能借机让江东世家将自家利益跟主公捆绑在一起,那么到时公瑾再怎么谋划都无济于事了。”
袁耀惊讶道:“哦?我道子敬怎么突然如此激进,原来是为了对付周公瑾。”
鲁肃点头道:“这是主要原因,刚才对二张不好明说,所以属下并未提及。”
袁耀闻言双眼一眯道:“你觉得孙策突然向我举荐二张到底有何目的?”
鲁肃皱眉思索道:“属下之前不识二张,也不知此二人有无参与公瑾谋划江东之策,但既然是受孙策举荐,主公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属下以为,孙策此次的目的或许是想分权。”
“分权?”袁耀愣然。
鲁肃点头解释道:“主公将要统一江东,这必然会增加权柄,而二张乃天下名士,投靠主公就不能不重用,必然会分得大权,若二人与孙策一条心,那对其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对孙策而言,若能架空主公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架空我?”袁耀眉毛一挑,满脸尽是不爽之色。
鲁肃点点头继续道:“特别是吴郡世家,是之前我与公瑾造势拉拢的主要目标,可以说是孙策的根本,他们大多都是‘江东人领江东’的支持者,而且孙家还是吴郡人,这就更符合他们的利益,若是被他们进入到主公的权力中心,恐怕未必是好事。”
袁耀的眉头深深的皱起,最终放弃道:“这事我们以后再谈,今日主要敲定粮行之事。如今我已经知道子敬强推粮行是为了强迫世家站队,目的是遏制公瑾,但这个代价会不会有点太大了,万一惹恼了所有江东世家,岂不是对我们一统江东不利?”
鲁肃语重心长的道:“主公,江东世家没人愿意看到袁氏入主江东,对他们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江东人领江东,然后再跟天下隔绝起来,这样他们的利益才不会被外来人侵害,并且独享江东未开发的资源。
这些人都是孙策和公瑾的潜在帮手,若不趁早威逼利诱强迫他们转变立场,那我们早晚必备其所害。
公瑾现在人在暗处,若有什么谋划,最好的时机就是我们一统江东,力量分散四郡的时候,因为他绝对不会给我们时间准备万全,若被其得逞,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其作嫁衣,二张所言的‘先平定再改变’对我们而言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鲁肃顿了顿,见袁耀仿佛听进心里,便继续道:“至于阻碍统一江东之事,主公不必担心,首先我们采取的是分化之策,利用世家之间的恩怨拉一批打一批,让投靠我们的世家兼并不愿投靠的世家,这样不过是他们自己内斗,跟主公无关。
若万一有什么差错,那就是属下这个商鞅出场的时候了。”
袁耀听到此处面色一寒道:“区区一个江东就想要我的商鞅,那我这个主公也未免太没用了。
我担心的并不是平定不了江东,而是不希望我们华夏儿女过多的损于内耗。
不过慈不掌兵的道理我还是懂的,若无法避免,我也不会死钻牛角尖,子敬你尽管放心就是。”
鲁肃闻言眼睛一亮:“那主公是同意强推粮行了?”
袁耀面色一狠道:“嗯,由你全权做主,放手施为便是。”
“属下领命!”鲁肃起身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