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竹林六贤(2/2)
“立青贤弟,你王家财势了得,别又是什么东海夜明珠,南海玉观音之类的俗物吧?可别污了周兄的眼睛呀!”六贤之一苒诸打趣着。
“这次却是不同的,可是一件大宝贝,五位兄长定得青眼!”听着几人打趣,王靖却一丝未放在心上,急急走进林中。他在这六人之中年龄最小,最长者如周彦大他十六岁之多,其余众人也大其十余岁。
他年龄虽小,但众人见其性情豪放,诗文却颇有造诣,志趣更是与众人相投,便也将他纳入六贤之一。只是他性情豪放,又出身商贾之家,平日里不免沾了一些铜臭之气,这便是众人取笑的原因了。
“得了什么好宝贝,看将你这小子激动地……来取出看看……”苒诸虽然喜欢打趣王靖,但却是这五人中对王靖最好的,当年便是他将其带入六贤。
“诸位看看吧,这幅字可是深得颜鲁公精髓……”王靖说着,便将那幅《松风阁诗》缓缓展在众人面前。
“哦……这可是难得……”颜真卿为一代书法大家,自成一体,论造诣不在二王之下,对王靖所说,周颜颇感兴趣。他虽不怎么喜欢王靖,但对王靖的眼光还是相信的,觉得王靖虽然年幼,也狂得很,但见解却是颇为独到,这也是他为什么首肯其入六贤的原因之一。
书卷缓缓展开……
“松风阁”三个字遒劲展现在眼前,周彦便觉精神一振,眼前依稀出现当年孙吴与群臣讲武修文、宴饮祭天、指点江山的场景。
“嗯!樊山,是个不错的好地方!仅这松风阁三字,便有彦鲁公之风!”周彦自语。
“依山筑阁见平川……”七个字接着跃入眼帘。
“遒逸挺拔……仅此开篇,便知作书之人风神洒荡!”柳鳍点头称妙。
王靖更是神采斐然,难得周彦与柳鳍同时赞扬,这二人平日虽厚谊,但却极爱抬杠,其中一人若说好,另一人便是说坏……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好句!好字!此书莫得几十年之功法,无可成其形,亦不可凝其神也。”苒诸赞叹。
久久,林中无语,众人皆全神于这幅书法之上。
“铮铮铮……”弦音响起,一曲《广陵散》再次回响于竹林上空,许是受了《松风阁》之意境,九转回旋的琴音之中多了悲放之音。
《松风阁》本是黄庭坚悼友苏东坡而作,此时,竟与周彦心境暗合,悲铁血军人去魂犹在之境。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十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周彦竟和《广陵散》之音,将那《松风阁》填词,待吟至“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一句,琴音悲放之声大作,又有铁马金戈纷至沓来。
良久,一曲终了,众人默然无语。
“此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有舟楫摇桨之姿。可是收笔、转笔,却都是楷书的笔法,平和沉稳,变化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悼其友人,笔力凝重,结字倾侧,乃尚意书风的典型,其风神洒荡,意韵十足,堪称行书之精品啊!”周彦沉思低叹:“能作如此诗文、书此长卷者,必为贤人。可是,山谷道人?生平竟未听闻,不知贤弟从何处得此字,书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