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明新篇(1/2)
建文21年3月初3上午,徐府院内,徐羿单膝跪地,一名太监正在宣读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应天府庶民徐羿,行医天下,求死扶伤,著下奇书《岐黄要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赐官职太医院院判,钦此。”
建文21年3月初3中午,依然在徐府内,徐羿依然单膝跪地,宣旨的依然是那名太监:“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太医院院判徐羿推行汉语拼音、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几何算术,有功教化,酌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望汝上体天心,下顺民意,匡扶大明,钦此。”
建文21年3月初3下午,还是在徐羿府内,跪在地上的人依然还是徐羿,宣旨的仍然是那名太监:“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文渊阁大学士徐羿引进海外良种,并指导庶民生产,使民有食粮,使大明远离饥荒,功莫大焉,升作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之职,钦此。”
一天之内,徐羿从一介平民,直接升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只有在这个朝廷被压制得最厉害的时代,并且徐羿的名声要足够高,才有这样的殊荣。
三天后御书房中,建文帝、徐羿、前首辅刘克成、御史方孝孺四人皆在。三人先请建文帝坐下,这时才由前首辅刘克成道:“徐首辅,在此,老夫先恭喜大人高升。”
徐羿没有拿大,而是谦虚地向着刘克成拱拱手,表示默认,等待着他的下文。
刘克成泯了泯嘴,看了一眼端坐在正堂的建文帝朱标,建文帝点了点头,于是刘克成严肃地道:“徐首辅,我现在代表朝廷、代表皇上想问您一个事情,不知道您能否如实回答?”
“您老说!”徐羿严肃地点点头,斩钉截铁地道。
“不知道徐首辅对于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忠孝悌义怎么看?”刘克成咬牙道。
“呵呵,皇上容禀”,徐羿向建文帝一作揖,见其点头,这才对刘克成道:“刘大人,无需试探我及万民互助会的目的,我可以明摆着说,我只是想要名流青史,不想做叛逆,不会是司马昭,只想做诸葛亮。”
“大明建国已经50多年了,百姓不希望战争,我们也不想挑起战争,我原本收服黑石也只是想解除这个后患,没想到有这一步(骗鬼吧),10年时间,只要给我10年时间,我就能给诸位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一个强盛的大明,一个堪比强汉盛唐的大明!”
“10年后,无论如何,我都将功成身退,还政于陛下,万民互助会也会在这10年中慢慢消失,融入官员士卒当中,那时大明依然是朱家当家,允文也会接过一个强盛的国家!”徐羿面对这个世界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侃侃而谈。
“放肆,徐羿,你这是大逆不道,陛下长命百岁,尔是何居心?”方孝孺怒不可遏地跳了出来,针对徐羿就是大骂不已。
“无妨,朕的身体,朕知道,而且,朕也60有4了,即使此时驾鹤,也不算英年早逝。”建文帝见到老师方孝孺怒斥徐羿,摆了摆手,制止了他继续就此发难。
“陛下不必担心,有臣下在,你绝对能看到臣下退休的那天,希望那个时候,陛下还能陪臣下喝杯茶,聊会家长里短,臣下就心满意足了。”见建文帝兴致不高,徐羿连忙出言安慰,并保证他十年不出事。
“呵呵,徐卿费心了,朕自幼就多病,洪武25年,还是武当的张三丰出手相助,朕才逃过一劫,否则朕可能都等不到见到徐卿了,哈哈。”建文帝无比豁达地自嘲道。
“陛下,切不可如此说……”
“皇上多虑了,皇上天命所归,自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建文帝的话在徐羿看来到没有什么,但在方孝孺和刘克成看来,简直就是五雷轰顶,如果再没有什么表示,他们这个官还要不要做了,于是赶紧劝慰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