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毒舌气晕杨清才(1/2)
诗曰:
兵临城下败已定,主将犹然不投降。
徒抱英雄冲天志,哪知运命透心凉。
三军无心作斗士,参议有志空刚强。
心理战上更无措,不如回家种黄粱。
车轮能转,就在于它有根车轴,这车轮阵,伏立明一军就是阵轴,此时李诗剑识透此阵之理,马到阵中,冲开护卫之兵,就来捉拿伏立明。
伏立明一见张八身亡,李九落马,杨进败退,阮庭成了“空手道”将军,而李诗剑却如旋风一般冲来,当时竭力喝道:“中军勇士们,拿下李诗剑啊!”
然而这些亲卫,根本挡不住李诗剑。伏立明赶紧后退,令左右亲卫往前拥堵李诗剑。然而,李诗剑刚刚数息之间战败四将,声威逼人。亲卫兵畏畏缩缩,进一步退两步。
伏立明一见情况不妙,就要逃走,然而此是在大军阵中,能逃到哪里?李诗剑见伏立明所乘骑之马是上品好马,就借马往前冲之势,把大将往地面一拄,当作撑竿,人却是腾空飞起,要落到伏立明马背上。
伏立明听得众军惊呼,回头一看,就见李诗剑如大鹰似流星,向自己一人一骑急飞而至!
伏立明马上加鞭,李诗剑落下来时,恰恰就落在伏立明马屁股后面。李诗剑一见没能落到马背上,抬手一把抓住马尾巴,向前一纵身,跃上了马背,正好把伏立明抱在怀中。
一般武将在这种情况下,都难逃被李诗剑生擒的结局,伏立明不是武将,哪里有反抗之力?李诗剑左臂用力,就将伏立明挟住,右手挥枪横扫,将靠近自己的敌兵扫开,大喝道:
“伏立明已经就擒,尔等还不快快投降!”
这车轮阵失了轴,当时就乱了套数,李诗剑之兵一拥而上,伏立明诸军大乱,投降者是大多数,逃脱的是没有几个!
此时,伏立明所领这支军队,已经运动到了三十里堡西五里多了,可见此阵的确不凡。
——这边李诗剑大胜,那边灰县城中,杨清才已经胜了太平军,与守军王汉马铭汇合,进入了灰县城中。
宋义、文子明、卫信、杨荣四将,将失利之情着人报给李诗剑,李诗剑听了,留下高远、秦远二将,押送俘虏回黄州,交给燕君平整顿;
又令亲卫统将缪辉、李诗龙二人,着意看押伏立明与杨清才家眷,跟随大军往灰县来;
李诗剑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急忙出发,先往灰县急行。
却说杨清才到了灰县城中,与王汉、马铭二将共同抵抗城外太平军攻击。
杨清才正在城门望楼上指挥作战,突然有探马来报:
左军参议伏军师所率领的中后二军都陷入了包围,全军溃败投降,军师伏参议本人也被李诗剑生擒了!
杨清才听了,大惊失色,叹道:“倒马州一败失了贾参议,如今又失了伏参议!老天啊老天,这不是要杀我杨清才吗?”
杨清才此时六神无主:究竟是投奔杜怀彪呢还是跟李诗剑拼死到底呢?
杨清才迟疑不决之际,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不多时,就见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头,再看去,李诗剑大军已经包围了灰县!
李诗剑大军围定灰县,就下令鸣金收兵。宋义与文子明都来请罪。
李诗剑道:“你们不听我号令,擅自进击灰县,乱了我的计划。须知你们插在灰县与黄州之间不动,那杨清才就不敢弃黄州而逃!”
宋义道:“我主汗皇,此事错在末将,当时末将意图速战速胜,拿下灰县,截断杨清才后路,不想是末将轻敌了,那王汉与马铭守得十分严密——与文军师全无干系。请我主汗皇治罪!”
李诗剑道:“此事你我都有过失。你虽是有罪,却也是因为我战前没有把作战意图完全告知你们。
这一仗打下来,我军围困了杨清才于灰县,不出数日就可以全胜,但今天一战,胜也并不可喜:
自三十里堡到这灰县,一路上鲜血浴地,死尸相枕。敌我双方,伤亡总数,只怕是不下于三万。
虽然伤亡的多是杨清才之兵,但这些人,战后若是能活下来,也不过是回家种地,做我太平汗国的百姓罢了。
况且目前国家四分五裂,到处开战,百姓遭殃,许多村庄,都是十室九空呀,没有人口,哪里还有什么江山社稷、太平盛世?宋将军,希望你明白这个道理,今后作战,务心在意!”
宋义与文子明听了,都道:“我主汗皇又要取胜,又要减少杀戮,真是仁慈啊!我们知错了也受教了!”
帐下众将也都道:“我主汗皇,仁心仁术,不愿杀戮,万民之福!”
李诗剑笑道:“诸位,三军斗于野,混乱相攻,就算取胜,伤亡也大,能多用计时多用计,能少杀戮时少杀戮,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
李诗剑这一番话,本就是为着让众将明白。此时众将听了,都是低头思考,怎样才能既打下灰县,又把减少伤亡到最小。听汗皇意思,连敌兵的伤亡都要让他尽可能地少呀,这可不是难为死人了也么哥嘛!
李诗剑笑道:“诸位都能努力思考如何用计,这是一个好事啊!”
说到这里,李诗剑向卫兵命令道:“把杨清才家眷与军师伏立明给我押入大帐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