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孙策吕布再交兵(1/2)
孙策大军来到鄡阳,太史慈出城迎接,跪地请罪道:“末将败军失地,请主公责罚。”
孙策扶起太史慈,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子义不必介怀。我在丹阳对阵吕布时也战败过,只要求胜之心不失,奋起再战,终有获胜之时。子义可知黄射遣何人防守豫章各县?”
太史慈道:“傅彤镇守柴桑,徐庶坐镇历陵,黄忠守海昏,吕布屯兵南昌。”
孙策闻言,变色道:“吕布怎么又到了南昌?”
太史慈道:“听说吕布在丹阳战败之后,身无寸土,因此黄射将南昌暂时借给吕布安身。”
孙策咬牙道:“此三姓家奴,真是阴魂不散!徐庶和吕布都有什么动静?”
太史慈道:“徐庶固守城池,并遣使结好上缭宗贼,用盐、果酒、布匹、蜡烛等低价与上缭交换钱粮。上缭之民皆感徐庶恩情,已不再抗拒官府,似有向徐庶投诚之意。而吕布到南昌后,依陈宫之计招揽地方豪强,他私自刻了数十颗将军印,大肆封赏豫东豪强及山越首领,豫东豪强彭材、李玉、王海接受了吕布印信,聚众万余往依吕布,吕布声势大振,新淦、临汝、石阳、南城四县望风而降。此外,山越头领吉瓦盘踞梅岭,金茅盘踞军峰山,宋时盘踞独竖山,俱有民户万余家,与吕布遥相呼应,劫掠郡县,为祸甚巨。”
孙策道:“我在丹阳修复城池,安定百姓,不过耽搁了几日,加上途中耗费的时间总共也不过十日,拿吕布竟然就能造出如此大的声势,若不早除,恐怕又如黄射一般,难以剿除了。子义可有良策击破吕布?”
太史慈道:“黄射麾下的甘宁水师虽然东下与周瑜水军对峙去了,但黄射又从江夏借了数千水军驻扎在柴桑,赣江以西急切间很难复夺回来。唯今之计,只有先取吕布。吕布虽声势浩大,但山越人盘踞山岭,与吕布并不齐心,我们需要对付的只有吕布本部及新近投效他的彭材、李玉、王海等部万余人。吕布贪婪,我们可引诱其攻打南边的余汗,待其兵到,主公领兵断其归路,我从城中杀出,两面夹击,必可擒杀吕布。”
孙策闻言,盘算一阵,点头道:“此计可行!”
于是孙策大张旗鼓往湖口而去,扬言从湖口渡江攻打柴桑,暗地里却领精兵偃旗息鼓到达余汗,在军山湖内潜伏。
这日,吕布接到探子来报:“孙策大军往湖口去了,江东军从会稽、吴郡调来许多粮草辎重,经由浙江支流谷水,转陆路至上饶,再从上饶装船顺余水而下囤积在余汗城中。”
吕布正为军粮发愁,黄射打发他来到南昌时,只给了两千人三个月的粮食,但如今吕布麾下已有数县之地,万余人马,又要封赏联络山越人,钱粮早已不敷使用,闻听余汗囤积了许多粮草辎重,吕布当即决定出兵抢夺。
陈宫道:“孙策已去了湖口,为何又将粮草屯放在余汗?此必是诱敌之计,不可前往。”
吕布沉吟未决,彭材道:“公台先生何必多疑?我等皆是豫东本地人,乡民之中多有我等耳目,孙策大军已确实去了湖口无疑。余汗如今甚为空虚,那些粮草堆积在那里就等我军前去接收,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温候当早下决断才是,迟恐生变。”
吕布闻言,道:“此言有理,公台与魏续领兵三千守南昌,我自与众将去取余汗。”
于是吕布领着亲卫将魏越,并彭材、李玉、王海等领兵七千赶到余汗,彭材道:“我在余汗城中颇多旧识,愿去招降。”吕布应允,彭材走马上前来到城下,呼城中守将出来答话,却见女墙之内转出一员大将,身长七尺七寸,猿臂长舒,乃是太史慈。
太史慈望见彭材,大喝道:“贼子赶来攻城,真是自取死路!可认得我东莱太史慈么?”当即张弓搭箭,那箭如流星一般射落城下,正中彭材心窝,彭材大叫一声,落马而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