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夙愿(1/2)
第二章
银月如钩,半过银河影桂轮,星光璀璨,漫洒明山细斑驳。
陆曲仰头望着天上弯月,今日夜沉如水云霁雾散,弯弯的月儿倾下莹白素娟,覆满了南殇山周十里清野,也抚过了他这间依山而建的篱笆小院。身前一方小小的药田,种着零零散散的几味草药,几朵颜色不一的小花散发着星星点点的花香。
俯身在一株迎昏花上摘了两三片赤红如血的花瓣,这种迎昏花花开时灿若虹阳香气迷人,却只在黄昏暮鼓的时候开花,黎明破晓时就又凋零,只在夜深人静时独自绽放它的美丽。
陆曲用拇指轻轻的在花瓣上划出一道细痕,殷红如血的花汁淌了出来。香气越发浓郁起来,站在瑟瑟夜风之中,前尘往事历上心头。
他本是冀州云梦山下一个小门派的传人,门派人丁凋零,到他这一代只剩下他一人,既是掌门又是弟子。
他身上的暗伤由来已久,三年前暗伤发作,不得已下山寻找救治的办法。顺太行山一路西行,途经吕梁山的时候,在一帮马匪手里救下了一个遇难的老者。
没想到这个老者竟是隐世名门药宫的二长老,葛洪葛仙长,人称抱朴子。那几日葛洪因为炼丹炸炉,差点走火入魔,勉强压制下来却一时间功力尽失,面对几个逞勇斗狠的小毛贼竟然束手无策。
之后的一切都是缘分,陆曲对他有救命之恩,老仙翁又精通炼丹救人之术,两人一见如故互报家门。这才知道这个平白无奇的老头,竟然是南殇山药宫的二长老,这个地方避世传承万年之久,号称是上古医家的遗脉;陆曲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派,也同云梦山里的一个上古门派渊源颇深。
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陆曲遇上他可以说是遇上了天下最好的大夫。葛仙长受了他的救命之恩,也看出他有暗疾缠身,一心想为他救治,却发现他身上的暗伤就是连他都束手无策。
适才带他回了南殇山,本想找他的几位同门师兄弟一起想想办法,却没想到一向不会忤逆他意思的七师弟,也就是当今药宫的掌门人,弗一见他就不说缘由的下了逐客令,不许他踏足南殇山半步。
这个变故是葛仙长都始料未及的,当时气的他连仙师的教戒鞭都拿了出来,就差一鞭子抽在自己七师弟身上了。可这个当代药宫掌门几百岁的人了,就是冥顽不化,咬死了嘴巴也不说为什么不让陆曲上山。
“唉……三年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有几日苟活啊!”陆曲看着手里的花叶轻轻一叹,这迎昏花的花种是葛洪给他的,这花的花瓣可以入药,有增益补血镇定止咳的效用,配上马钱子、三七等几味草药,熬成药汤,对他身体的暗疾有少少的压制作用。
陆曲被赶到这个小山脚下结庐而居,离着南殇山主峰要有三四里路远。葛洪对他心里有愧,每日只要闲暇就会过来探望他,每次都带着大把的丹药。这些丹药放在外面都是千金难求的宝贝,在葛洪手里就跟糖豆是的往他嘴里送。
陆曲是个不愿受人太多恩惠的人,虽然算是对葛洪有过救命之恩,也不好意思太过麻烦他。这个方子的汤药他自己也能熬制,就尽量自己种药熬汤,自给自足了。
遥望着东南冀州云梦山方向,追忆的神思在目光里流转,先是怀念后是追忆最后是无尽的寂寥。
“弟子……愧对师门托付之重啊,有生之年怕是不能一登仙堂,光大师门了。”
修仙是一个亘古般久远的问题啊……千万年来,谁人不想长生不死?谁人不想遥览众生、跳脱轮回?
可是成仙谈何容易,尤其是这个天地几经动荡破败不堪的年代,九州灵气匮乏,气运萧条,要想邀月飞升真是难若登天。
这条路对于其他人来说艰难非常,对于眼下的陆曲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可是师门重托,光大门楣,这是他毕生的夙愿,也是他必须要坚持走下去的路。
天地历劫,在上古时候诸子百家将仙道论法推演到了极致,那个年代平民论道,白日飞升屡见不鲜,可是却已走到了烈火烹油的地步。随后盛极而衰,先秦一过,大道倾颓,几千年来再没有人能够飞仙得道。
一直到一千年前,佛教东传,天定佛教大昌,九州有识之士将羸弱的道家气运绑缚在佛家身上,在荆州内方山上埋下通天浮图塔,这才令九州修士重新有了修道成仙的一线希望。
这种假借佛教气运,道家修仙的办法,就是所谓的借道成仙。
所以之后的修仙境界,或多或少上也跟佛家词汇掺杂上了不小的渊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