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融意神通,初悟红尘(2/2)
虽说是勉强融入,却比单一的融术于技更为强大,毕竟不是单纯的两种意境叠加,双方是相互呼应的,更有秋意增加兵刃的杀伐气息,曾会寻常。
勉强使出秋雨融技,增加暴雨梨花针的威力,却也能够轻易的感受到,秋意的肃杀以及雨意的凄怆,针如秋雨般落下,重重叠叠地压迫心绪,若是炼心不足的修士,单是那种如梦似幻的意境,就能要了他的命。
即便是施展者,方轩也似看到一幕幻景,清秋时节落雨不歇,漫山红叶更添几分凄清,长亭尽头一柳一伞,足以道尽无边悲怆。
这一幕,使方轩有所感悟,无意识间将幻之意境添入幻景,更增几分真实,似乎自己就在长亭一边,待船家离岸只以诗词解愁。
莫名的,方轩想到了一首柳永的词,正是极为应景,那便是《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刻的方轩,将心神融于幻景之中,似乎自己就是那凝噎作别的柳永,诉不尽心中愁苦之意,只能寄情于山水、诗词。
道心微颤,似乎与之相和,化神不曾历经的红尘,正式踏入了门槛。
幻景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心所经历的便是红尘的范畴,凡俗是红尘,幻景亦是红尘。
故此,有庄周梦蝶一说,梦中所见又怎虚幻,现世所历如何真实,真幻之间并不是完全的相违,说到底,都在红尘之中。
踏入桃花源的渔人,如何辩得真假,真幻只是一念罢了,真是其存在,幻是其不得,寻觅之人何其之多,桃园不现于世,终究无问津之人。
烂柯人、黄粱梦,诸如此类真幻不辨的事迹,当真不算少了,这还不算修界之事,单是那么地球一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