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素上经(1/2)
时间是早上五点,初秋的黄仙山此刻雾气氤氲,太阳还未升起,天空青白。
身着白色汉服的秦闲早早醒来,洗漱完毕后往天枢屋走去。门口一株桃树,花还未谢,枝头粉红灿烂,盛若晚霞。
房门两侧写有一副楹联“青山不墨苍松皓月,绿水无弦烟云清风”,笔力遒劲,气凌百代。
秦闲推开房门走了进去。房间整洁干净,除去屋角几株盆栽,只有两个蒲团,蒲团后面的房间中间有个暗红色方桌,一副五尺绢本画卷悬挂其上。画卷微黄,深沉而凝定。
画中一位身穿朴素灰色道衣,身材清瘦,背上别着三尺青锋剑,长发飘飘,似是站在山崖之巅,望前方云海翻腾。画中人虽然只有背影,但设色匀净清丽,神韵超逸,不落畦径,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
“师父。”秦闲对着闭目盘坐在蒲团之上的秦译小声喊道。
秦译的面容依然淡淡,见秦闲进来便起身,从方桌上取下两个线香。
线香是五檀香,是秦译用四种中草药加一点奇楠木糅合而成。此香气味甘平中正,具有醒神养气功效。
秦译左手捏香,右手食指点在香上,闭目运气,半响后,五檀香便燃了起来,递过一根给了秦闲。
师徒二人并列桌前,面朝画像,双手合十,手心中空,举过头顶。片刻后,便把香插在桌子上的香炉。两缕烟香凝而不散,缓缓升空。
此画是秦闲师祖所画,画中人是秦越。二人每天上两炷香,多年下来几乎每日不缀。
上完香,秦闲便跟着秦译往门外走去。竹屋小苑位于山腰位置,二人正沿着小径向山顶走去,大约走了快百米的时候,小径便到了尽头。前方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飒飒而动,鸟叫虫鸣之声不绝。
秦译,秦闲二人足尖轻轻点地,提气纵起,一路点着树尖直往上飞驰而去。二人汉服均猎风而起,衣摆袂袂,优雅从容,宛若神仙中人!
炼气一道自古有之,夏朝开始便有方士一脉。人体经脉交错纵横,细枝末节无数。如树叶脉络一般,无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每个人的经脉走势都不一样。每一门炼气口诀都只能适用于一种大体的经脉,经脉契合度越高,便越适合修炼。反之再怎么修炼都没有效果。更有甚者,危害身体。
一些无名炼气口诀便是从那时传承,秦越当时便根据其中一道也就是颛顼流传下来的炼有所成。并且结合自己许多心得丰富饱满了口诀运行之诀窍,取名太素上经。
太素,质之始也,先天五太之一,有生不生,有化不化,洽天地阴阳万物之心也。为秦门相承。
太素上经在这么多年的历代秦门先辈不断提升已经十分完善了,除了炼气总纲,后面拳脚刀剑,医卜星象,甚至风水堪舆,无所不包。外加各个先辈的灵气运用心得,星罗万象。
当时秦越还与一些志同之辈一同寻仙求心,现在华夏道家的前身方仙道,黄老之学与秦越也有很深的渊源,旨在求仙长生!因此秦门一脉也称自己为黄仙弟子。故而三百多年前秦门刚来此山时便称此山为黄仙山,沿用至今。
这些口诀对经脉要求太高,适合者概率实在过于渺茫。因此后来有许多门阀世家的先贤结合奇经八脉也自创出对经脉要求没那么高的养气吐纳锻体之法。流传了下来。
太素上经修炼有所成是自体内沟通天地之气形成一缕生灵之气游走体内,藏于心府。慢慢滋养壮大。生灵之气妙用无穷。两年前秦闲才终于生成这缕灵气,生成灵气前,秦闲对他是秦门第十一代弟子其实一直有点怀疑,毕竟两千多年,才十一代...。自从拥有灵气后,越发感到灵气对身体的妙用!洗涤肉身,强化骨骼,滋养器官都只是最基础的作用。虽不说长生,但却可大大延缓衰老。
当时秦译刚收下秦闲时便是这幅模样,将近二十年无任何变化。所以很多时候秦译一直私下里称呼秦译老头。
而那养气吐纳锻体之法乃是以真气遍布经脉之内循环周天,无法像灵气可与体内任意一处挥之如臂。练到极深处虽说也可碎金断石!飞檐走壁!但要像秦闲师徒二人这般凌空以树叶借力虚渡是极难极难的。
在现在唯物主义,科技论的时代,一切都能用科学解释。要是有人看到这一幕非得惊掉大牙不可。
片刻后,秦闲二人到达山顶处的一块平整宽阔的巨大石板上面。
秦闲面带微喘,毕竟灵气比较弱少,长时间的微控消耗甚大,无法像秦译般云淡风轻。
风吹日晒的石板略显圆润,石板中央有个石桌,几把石椅子,桌上放着两把长剑。
师徒二人席地而坐,双手交合放于腹部处。盘坐宁心,松静自然,默默运行口诀,呼吸缓锦,绵绵若存。将这缕生灵之气遍转全身,滋养壮大!
四周无声,微风熏熏流转,携带山土气息沁人心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