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磨枪(五)(1/2)
“屏山莲叶,生于屏山之阳、寂潭之阴,初发于彼初夏之阳。如取之,须在叶生三日,紫气初吐之时、阴阳交汇之际。以水行之物带露采撷,其叶柄处须留两寸。初采之,当即以青木之盒封存,以保其药性不失。此物至洁净而存生机,可阻生机消散、疗血毒、散郁气……”
“冥河银虾,生于灵山之底、溶洞暗河;采灵气而食,见光则亡。其所在之地极险,故难得。如取之,当以灵水之物存之。生食其血肉,可充裕元气,激发生机,增进修为……”
“苍山碧玉,本出昆仑之巅,依仙玉之精而生。其叶绕茎三分,子实形状如豆,莹如碧玉,以质通透、色深沉者为上佳。取之不可以刃摧折,触其荚根,玉珠自落。此物解炎毒、抑内邪。以其子实为生浆,饮,可中和诸毒性……”
……
……夜。一盏微微摇曳的灯火,在弟子房中带起一丝光晕。
些许清淡的草木气息,在那几案上的一张皮卷上悠悠散逸。有少女带了凝重的目光,从那透出草木清香的字符上,徐徐划过。
少女抿了唇,将那一行行文字,默记于心。那悠悠的灯火,在少女的眼底跳跃,照亮了她眼中,那一丝专注中的执着。
灯火忽而一闪。少女猛然抬头,却看一点流火,裹挟了夜风划过天空。
那双琉璃一般的眼眸里,顿时掠过一丝复杂。她迅速卷起了皮卷,却是下意识地开门,走到了院中。
夜气微凉。少女抬头,眼中再也不见那一点流火。
唯有满天星辰闪烁,在那徐徐飘过的云雾后,若隐若现。
夜风吹过了少女的发丝。少女怔怔的抬头,十指,已然在不经意间攥紧。
她盯着那火光消失的方向看了许久,忽而狠狠地一咬牙,蓦然转身回到了屋内。
——这皮卷上,写的是医药。这确是这大劫之中,极为稳妥的保命之术。
然而,她却也一眼看出,这并不是凡间的医道。
上面所写的东西,或许连修者都没有机会学习。这样的皮卷,若在正常情况下,又怎可能不加禁制地让她一个凡人去看。
……
长宁想到了那长林时,杨戬师兄拓印皮卷的手段,只觉得心下暗惊。
分明是有人如那时一般,将记载医药的玉简,拓印在了皮卷上。
若这真是师门的意思……那么也就意味着,日后她面临的,将极有可能,是修者这一层面的对手。
或许正是因了这一点,送皮卷的人,才会是大师兄。其目的,便是让她加强对此事的重视,以在日后,取得更多的生机。
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她拥有这皮卷的事情为他人知晓,其后果,怕是远比她想象的要可怕。
一层冷汗已然爬上了少女的额头。却是手腕上赤芒一闪,一点莫名的气息,迅速奔向那卷起的皮卷。
长宁不由一愣,却见那先前缭绕的草木气息,顿时消隐。
她忽而似有所感地将那皮卷展开,却发现那皮卷上的文字,已然改变。
其上的文字,是一卷道门中虽不常见,却也并非外门禁忌的《黄帝内经》。
……
少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觉得心跳,已然有些加快。
她静静地看了那截绫带一眼,闭了目,默默收敛了心神。
这一截绫带是师兄所给,已然救了她多次。她此刻若再猜不出这是什么,却也枉活了这一回。
这分明是一件带了灵性的法宝,且,更是一件护身之物。若她没有猜错……这便是乾元山,所谓的两大镇洞之宝之一。
外门弟子的种种传言里,都说那一件至宝,甚至连那天穹的颜色都可以夺走。
牵引大势,可瞒天过海,又隐隐可使佩戴之人,气运加身。据说它本是天帝之女以鲜血染成,天生带了不可触犯的威势。
一旦出世,万灵若不匍匐,便将引天怒降身。山触则山崩,水触则水覆。
红绫遮天,帝血逆势。她不知在何处听过这句话,忽而想起,却只觉得无比心惊。
……可,这样一件东西,师兄轻描淡写地便借了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