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苍龙兵动,丧门枭鸣(四)(1/2)
……西岐城,相府之中。
姬叔旦面色平静地端坐于几案之侧。面前,一只青铜酒盏,正荡漾着些许微光。
他面色谨肃地看向面前,那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随即,对那老者恭谦却得体地一礼。
“不知丞相急召,却为何事。”
……
老者沉默。随之,徐徐抬手,将那案头的数封战报,默默展开。
那些竹片上,依稀可嗅得到金铁之气。似乎有烟尘卷了鲜血,在那刻痕中舒展。
“十七日夙,突围未果。旦,死伤五十余。”
“食日,敌自关外劫我粮草。日中,炊供三军。”
“昃,清点粮草,所余仅可维系两日。”
“小采,敌遣数人辱我于城下。城内人心怨愤,势难平。”
“自昏至寤,敌使人于城下近处频击刁斗。声繁,我士卒夜难尽寐,士气低落。”
……
叔旦眉头微蹙。他默默地看向那战报上的讯息,面沉如水。
两军明面上确实未曾交战。可暗处的摩擦,却是极为频繁。何况这西岐城中的情况亦是有些复杂,在这关头,稍有异动,或许那局面都将一发不可收拾。
却听那老者取了面前的酒盏,掩袖一饮而尽后,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
“四殿下可知,今日城中,有兵卒截获了敌营发来的劝降书。如此下去,这城内的情形,怕是不妙;可那十八世子近日便要归来,若在城外为人所获……后果,怕是不妙。”
……
青年闻言,却是默默颔首,眼底有愧疚之色掠过。
将十八召回西岐的简书,是几日前发出的。算算时日,这时候,十八应是已然汇合了岐周派去迎接的人马,出发往岐周方向行进;可这几日,西岐的战势变得极为险峻,此时,他却是无法确定十八此行的安危。
若十八此次平安归家,自然可以大大安抚那西岐城中,已然惶惶的人心。毕竟那长宁世子,在收拢商族亚相死后的残余力量上,可说是功不可没。然而眼下商军围城,那张桂芳又是个手段诡异的修者……这一切的未来,却是渐渐变得难以看清。
……
青年举杯,徐徐饮下了杯中的酒液。随即他开口,声音平和,却是带了一丝怅然。
“不瞒丞相。旦对十八此行,亦是心忧。”
“十八早慧,可她六岁便离家避祸,将近六年未曾回岐周。想来她……对自己的故土,已是没有了那么深的感情。”
“周族内部皆知,她的命格复杂。故而这些年……岐周可说是并未养过她,更是不曾为她做过些什么。若不是这些年一封封家书的维系,她便是忘了自己岐周之子的身份,也怪不得她。”
“然而这大势之下,她却是刚刚下山,便要为岐周收拢各大诸侯归心。可看眼下岐周城中的情形,这等功绩一旦太过宣扬,却是等若将她往风口浪尖上推。”
“虽说她已然入了道门,远离了这等纷争……可到底生在王族,身不由己。”
“如今外界都传言,她是个气运加身,天资不凡之人,身边又有道门仙师相助……但她到底,还是个尚未及笄的孩子。作为十八的亲兄……旦,为心有愧。”
“她至今为止,都不曾辜负过岐周。或许那些族老会用家族大义来一笔带过……可若凭私心而言,将一个六岁的孩子移出家族将近六年……到底,是周族亏欠了她。”
……
……
青年微微闭了目,随即抬头,看向那老者。却见后者此刻的面容上,虽有忧虑,却是带了些许沉吟思索之色。
他随之拱手,面色谨肃地一揖。那双清亮却透出执着的眼眸里,掠过一丝不为人觉察的微光。
——“丞相可有良策。若需要姬旦从中施为,旦,必然全力以赴。”
老者默默收起了战报。一声轻叹。他看着面前的青年,随即,苦笑一声,起身拱手。
“若有四殿下这样的兄长,却是人生之大幸。”
“不瞒殿下,先前师门确实留下过书信,只说此间局势,不日可解……不过具体的细则,却是并未分明。”
“尽人事,听天命。老朽请殿下此来,确有要事相商。如今听得殿下此言,姜尚心下甚安。”
“眼下岐周人心低落,若安世子平安归来,我军士气,必可回升;但那敌军手段诡异,若要破敌,恐得师门来人相助。”
“姜尚出自道门,幸对其中玄妙得窥一二,故而必会应允来人上阵;可无论何人相助,资历之类到底不足。若单凭姜尚一力担保,城中之人,怕多有怨言……对此,还望四殿下相助,早做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