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春闺(1/2)
次日清晨,杨学政在房内休息,仇同棉却耐不住寂寞,拉着管家下楼寻吃的,顺便瞧瞧这古时候天津的风俗人情。
管家一路走来很是劳累,几十号人队伍,都需要他来统筹管理,难得清闲一会,却被仇同棉硬拉了出来。
两人寻到一人多的摊点,要了天津狗不理包子,还有些吃食,便坐下吃起来。
一个书生打扮的吃客,看见林管家和仇桶棉在身边吃东西,却见林管家眼熟的紧,站起躬身道,“可是林大管家。“
管家正吃的香,不曾想到这地方还能碰到熟人,见是书生打招呼,原来是老爷以前的学生,连忙起来回礼道,“可巧了,原来是刘大人“
仇同棉见这书生比起自己怕不是还要年轻,居然是位大人,向管家用眼神询问道,管家介绍道,“这是老爷以前的学生,刘大人,现在在吏部做官。“
刘大人见管家主动向仇同棉介绍自己,便主动自己说道,“在下刘启,吏部八品笔贴式。“仇同棉见对方这么客气,赶紧起身道,“在下萧进“。
管家对刘启说道,“萧进也是你老师的学生”,刘启听后,惊讶道,“哦,萧兄定是上京赶考的?”
仇同棉道,“正是来参加明年春闺的。”
三人互相熟悉后,便拉近了关系,坐在一起吃早饭。
管家疑惑道,“这年底吏部应该是不清闲啊,刘大人为何在天津啊”。
刘启回答,“何曾不忙,来天津是因为上官让我来接应一个士子上京,考准备明年参加会试的”,说完看向仇同棉道,“萧兄是哪里人士啊“。能来京参加会试,定是举人身份无疑,便想和这个学弟交流一下。
仇同棉回道,”师兄叫我萧进即可,我是徽州府人士,康熙十年的举人。“
徽州?刘启疑惑道,我这接应的人也是徽州来的,按理说,徽州举人应当是一人啊,便把疑惑跟仇同棉说道。
仇同棉听道却知道刘怎么回事,心道,奶奶的,冤家路窄啊,这接的人应该就是薛老爷说的贾府的二公子了,他是得了人推荐,有监生得身份,这刘大人才认识,也不知道能不能把自己知道得说出来,见桌上得东西吃差不多,肚子也饱了,便对管家和刘启说道,”这事我倒是知道点,我见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不如一起回驿站再细说?”
刘启见大家都吃完了,便跟着道,”如此甚好,正好,我也是许久未见恩师,也跟你们一起回驿站”。
说完三人便回了驿站。
刘启见到杨学正后,一番互勉,便在屋内交谈了起来。
“老师,三年一别,确实憔悴了不少啊,也是消瘦了。”
杨学正笑道,“江南的菜式我却是吃不惯,瘦了也是正常,我看你,三年身材到是壮实了不少,想来京城的饭菜倒是和你胃口啊“。
刘启姗姗笑道,“老师说的哪里的话,我这身材却是为了应酬吃出来的,以前当学生的时候,何曾这般天天吃喝。自从你离开京师后,学生是天天想念您啊,一去又三年,我也是难过的很,不知道这次老师回京后,有何安排。”
杨学正端起茶杯和了一口,沉吟道,“为师却也是不知啊,哎。”
站起来身来,在屋内走动了一会,接着道,“我这事没什么好说的,现如今,圣上已经亲政,瑞王爷也低调了许多,我一小小八品学正,想来他也不曾记得我是谁了,如若他能揭开这事,我到时候能留任在京,还要麻烦你,替我约见下贾侍郎了。”
刘启谦虚道,“老师,这是那里的话,老师一身学问才高八斗,资历又如此丰厚,只要瑞王爷能不计前嫌,想来老师留仍在京,那是轻而易举的,贾侍郎哪里,学生来办,当今圣上声名远播,又及其开明,只要说出其中原委,就是官复原职,也是有可能的啊”。
却说仇同棉在身边听得很是郁闷,连老师都要求着那个贾侍郎。
听刘启话中的意思,怕是和贾侍郎关系也是不同寻常,便不准备说出自己的事,安安静静听着他们对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