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惊讶的罗克胖(1/2)
在英国戏份拍摄完成了,剧组第二天就要赶往意大利。
理查德则留在了英国,也意味着属于理查德的戏份杀青了。
因为这个英国老混混被爱德华“杀死”之后就杀青了,后边的戏份和这个老头可就没什么关系了。
“嗨,理查德,昨天真的很抱歉,那是…….
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当时我却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请你见谅…对不起…”
爱德华再次真诚的道歉道。
“嗯,下次注意,额…希望不要有下次了…”
这次理查德态度好多了,说实话,昨天理查德态度这么恶劣,一方面是差点被爱德华害死;
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出道这么年,头一次在演戏方面,被一个青年演员压制。
这让理查德不能释怀,很拉不下面子。
临走的最后,理查德终于放心自己的面子,对爱德华期望道。
“额,爱迪,你很有天赋,你很危险…
你是我第二个看到有如此的品质,第一人是马兰.白兰度…
也许你会成为第二个白兰度…”
……
意大利,这个国家跟爱德华非常有缘,爱德华身上还有1/4的意裔血统,上次《天才雷普利》主要在威尼斯,这次《角斗士》主要是在罗马。
但是,这次《角斗士》的拍摄比预计的要困难很多。
罗素克在拍摄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处受伤,更是大大的影响了《角斗士》的拍摄进度。
没办法,谁让这部电影他是主角。
片中的饰演一名角斗士的演员,在拍摄期间竟然心脏病复发,不治身亡。
这让全剧组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剧组方面虽然麻烦不断,但是幸好还没有影响拍摄效果。
终于历尽千难万签,剧组来到了拍摄杀青的戏份。
最后一次戏是罗素克劳第一场角斗士胜利后,爱德华这个皇帝与罗素克劳这个角斗士第一次见面。
这个刚建造成的小型“古罗马竞技场”,只有一层,四周坐着近千名群众演员显得现场很噪杂。
好几台摄像机立在不同位置,各有分工。
有的摄像机放在滑轨之上,这个是进行跟随拍摄,更能准确的推拉到人物的特写镜头。
还有摄像机吊在吊臂上,下边要不断进行摇臂,拍摄一些俯视感的镜头,或者全景、中景镜头。
几处设定好的机位处也都放着摄像机,同时还有手持摄像机捕捉着固定机位无法完好拍摄的镜头。
如此多的镜头调度在现场就是一项无比繁重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导演能够拍摄出气势如虹的群战场面,因为这种画面的构造不是一个导演就能够完成的。
这需要无数的工作人员一起协同拍摄,尤其是很多镜头都是一闪而逝,更需要摄像师和导演的功力来进行有效捕捉。
如果真的是一个导演来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估计这一个镜头就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才可以保证基本不出问题。
所以,这时候就显示出《角斗士》剧组的超高配置底蕴了,同时也显示出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调度现场的导演手腕来。
在这样的场面调度方面,只有真正的大导演才能够准确完成和构造出现场宏观地即视感。
印象中那部震惊整个西方的《魔戒》三部曲会成为最好的场面调度经典。
彼得.杰克逊花费了三年时间去构造那个故事,同时拍摄《魔戒》更是用了超过15个月的时间,可见这种大场面戏份多难拍摄。
这不单单是导演功力的问题,更是导演对现场把控的能力。
有些优秀的导演不一定就能够拍摄好这种场面。
反面典型无疑是后来的白鸽吴。
一部部制作证明了,白鸽吴在大场面的电影面前无计可施。
在好莱坞大场面导演如果有一个排名的话,雷德利斯科特绝对榜上有名,他的现场调控能力绝对顶级。
艺术总监阿瑟.马克斯在冲着不远处自己团队的成员大吼大叫,同时亚历山大.维特这位第一副导演,则是不断的在帮助雷德利控制上面的临时演员和几处机位。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犯错,对这种电影来说,耽误一次,那么砸进去的可能就是几百万美元。
尽管《角斗士》的投资1个亿美元,但同时身兼制作人职责的雷德利显然比卡神更敬业,不会干出威胁投资方的举动来。
这也是为什么环球和梦工厂放心把大权放在他手中的原因,
不但对这种电影有着超乎想象的调度能力,而且还能保证这部电影支出。
“gogogo!!”
雷德利这时候也没有心思坐在椅子上了,一手拿着大频率对讲机,一手拿着扩音器,扯着嗓子用扩音器朝着现场的工作人员大吼。
当然这个小型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自然不会出现万人欢腾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不过是通过电脑制作完成而已。
那需要剧组的摄影师将群众演员的真实动作拍摄下来,然后再用电脑成像系统将他们的影像复制分布在每个座位的二维卡片上,
这样特效小组就会让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呈现出了万人欢呼雀跃的的场面,这也是这部电影后期制作的繁重工作中的一环。
“全体都有…action!”
爱德华现在很容易入戏了,一边向看台上的临时观众挥手示意,一边接受这群众的呼唤,走入角斗场。
“起身,起身”爱德华意气风发的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