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河镇(1/2)
青石板,绿柳荫,烈阳当空,声声蝉鸣。
王福擦着桌子,眯着眼打量着过往的行人,不时拿袖子擦一擦汗。虽说晌午的酷暑难当,但这天候正是自个茶摊生意最好的时辰。东边三里外有条小河,河水碧青,百姓依水而居,于此处已有数百年,便有了这青河古镇。镇子不大,却坐落于商道要口,往来商旅众多。对他们而言,这炎炎酷热里,没有比坐在柳荫下喝上一碗凉茶更舒服的事情了。这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王福就收了几百个铜子。
茶摊里的客商们一边拭汗一边大口喝茶,只有一个人比较特殊。那是一位身着道袍的青年,不紧不慢喝着碗里的茶,神色温和,仿佛丝毫不受酷暑的影响,衣袍清整,脸上也没有一丝汗水。
“小道爷从哪里来,面生得很啊。”王福擦完了桌子,顺势在道袍青年的对面坐了下来。
“原来是掌柜的啊,在下从六阳山来,到青河镇是访友的。”道袍青年放下茶碗,和颜答道。
听得此话,王福肃然增敬:“小人眼拙!不知道爷原来是六阳山清虚宗的仙人,!”
“掌柜的你实在折煞在下了。”眼看王福就要扑通一声跪下,道袍青年赶忙将他扶起,“不才愚钝,未能入得玄门,仙人万万不敢当,只是在六阳山下有幸学过几下画符驱邪的把式罢了。”
王福心里暗舒一口气,却依然未减半分敬意:“小道爷能得仙人指点,也是了不得的机缘啊。”
道袍青年微微一笑,问道:“敢问掌柜,我到青河镇之后,一路走来,发现不少户人家在办丧事,这是为何?”
王福闻言,神色一黯:“道爷有所不知,镇子附近,有妖魔啊。”
“妖魔?”
“是啊,老一辈的说,那是上一次的魔潮的时候,仙人们没杀干净的邪魔,自打小人记事起,这三十年镇上一直都有蹊跷的命案,以前是几年才出一次人命,最近却是接连死了好几个,闹得人心惶惶,大伙晚上都不敢出门,往来客商打尖住店的也少了。”
“但不知,这些被邪魔所害之人,都是怎么死的?”
王福皱着眉头咂着嘴,脸上似有余悸:“别人我不知道,东街陈老汉家的大儿子,就是三天前夜里,我隔着家里的窗户亲眼看到他被邪魔害死的。当时他就走在街上,一阵邪风吹过来,我就看到一个灰影一闪,这么个比黄牛还壮实的大小伙子,就这么直挺挺的倒地上,一动不动。第二天我才知道他死了,听说死的时候全身都冷透了,血都干了!”
“全身冷透,血都干了?”道袍青年眉头微蹙,若有所思。
“小道爷,您是不是有什么法子能收了这妖魔?”
道袍青年摇了摇头“我这点道行,对付山精野怪、过路小鬼还可以,若这邪魔真是魔潮里的漏网之鱼,恐怕要请清虚宗的高人来才行。”
“六阳山离这儿八百里远呢,清虚宗的仙人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哪里那么容易请得动他们哟。也许等到下次魔潮,仙人们出山降魔的时候,能把这个作孽的玩意儿也顺便收了吧。”王福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去擦别的桌子去了。
魔潮者,邪魔之潮也。如江海之水受日月星力,定期潮起潮落一般,天外邪魔每四十载便入世一次,屠戮生灵,秽染尘世。幸得世间有修道长生之仙人,除邪斩魔,维护人间。上一次魔潮入世已是三十年前,那时王福尚且年幼,没有什么记忆,只是后来听长辈回忆时,说起过魔潮之时仙人为保凡俗世间,如何与邪魔激斗。不过仙人虽神通广大,也未必能将邪魔戬灭殆尽,青河镇的这个邪魔,据说就是魔潮时的漏网之鱼。
王福趁着夕阳尚有一缕余辉,将茶铺的桌凳都收拾起来,准备打烊回家。街上的行人此时也逐渐稀疏起来,只余三两个形单影只的路人走过,其中一个迎面而来却是王福的邻居老刘,大清早就去附近的卧牛山上采药,天快黑了才回来。
“老刘啊,今天收成怎么样?又采到什么灵芝仙草啊?”王福走过去跟老刘打了个招呼。往常此时,老刘只会笑着说哪有,全是些山参野草,然而今日却是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十分反常。
“怎么了老刘?”王福见他这副模样,心里也不禁打起鼓来,“在山上遇到什么事儿了?”
“嘘!”老刘在嘴边竖起食指,“小点声。我今天上山,看到王员外家的千金,死在山上,跟老陈家大儿子一模一样,估计又是那邪魔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