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怪异的墓室(1/2)
走过两个殉葬坑之间的用砖石铺就的路。(书^屋*小}说+网)
前面是一道石门,已经封死的石门,上面落满了灰尘。
我试着伸手用力推了一下,石门纹丝不动,很牢靠,就感觉自己是推在一块大石头上面。
“这样推不开的,后面有滚石。”段欲封摇摇头。
“那怎么办?”我拍拍手上的灰。
“刘胜墓坐西朝东,开凿山岩做墓室,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整个墓室完全是模拟墓主生前所居宫殿建筑。
墓道尽头,南北各有耳室一间,穿过宽敞的中室进入后室,南耳室为车马房,内葬装饰华丽的马车6辆,马12匹。
北耳室内藏粮食、鱼肉类、满缸的美酒以及各式各样的饮食用具。中室最为宽敞,两座宴会用的木质帷帐,当做供死者灵魂饮酒作乐的厅堂。
中堂的西端有后门一道,门扉上有铜质镀金兽面衔环一对,打开石门即进入后室,内又分主次两室,主室由石板砌成,四壁涂红色,室北正中有汉白玉棺床,上置刘胜棺椁。
整座墓内有排水系统,沟沟相通,最后流入渗井内,避免了水浸损害。”段欲封摇头晃脑的讲了一段。
“你说这个干嘛。”我怪异的看着段欲封,难不成这货疯了?
“汉代的墓室结构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你没发现这里太大了嘛。”
“大?”
“主墓室一般不超过三十平方,这里太大了,中庭才这么大的。”段欲封摇摇头道。
“你是不是说这里的结构是主墓室的结构。”我在面具下白了他一眼,这货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对于古墓我也有些了解,曾子曾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不但是他个人的期望,也可以反映丧葬之礼在当时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中国史上重视丧葬的情况,至少从那些商王大墓的存在已经可以窥知端倪。到了春秋,大墓及丧礼制度的出现都可作为那个社会中人们对于葬礼重视的象征。
到了战国,虽然也有一些薄葬的言论出现,但这些主张却恰好说明厚葬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
这并非说所有考古发掘得到的墓葬均为厚葬。
而是说,一般人即使实际没有能力实行厚葬,仍然会有一种要求厚葬的企望,这正说明战国以来,普通墓葬会高级身分所使用的陶礼器陪葬品的重要原因。
竖穴墓与砖室墓基本结构与辨识方式在整个汉帝国或汉文化圈之内,墓葬形制大约可分为主流与旁支两类。
主流墓葬形制,是继承先秦以来的竖穴木椁墓、土洞墓、以及由此二者发展出来的横穴砖室墓,是汉代墓葬普遍形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