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此生许国(1/2)
随着赵巍洋等人离奇死亡,伦敦的花边新闻又有了新题材,饥渴的记者们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断深挖,这些人的诸般劣迹也都暴露出来,一时之间成了国际笑话。
虽然这样很有些丢华夏方面的脸,可这年头的华夏政府本来就是笑话,脸早就丢习惯了,到是国内对此群情激奋,要求惩治腐败吏治的声音此起彼伏。
又逢革命军北伐,革命军将这件事作为军阀政府腐败无能的又一佐证,号召民众奋起推翻军阀政府,时任总司令的常凯申还假模假式地给远在伦敦的皮皮夏颁了个“忠勇护民”的空头美誉。
当李诚将这消息告诉皮皮夏后,皮皮夏那叫一个哭笑不得,到是没想到,居然会和那位校长先生有了这么一点点交集。
“常公这惠而不费的主意到是打得精明,借了我等遇事的名头,打击了敌手,又给自己加了分,还一文钱不用花,我真是信了他的邪。”
这时候的常凯申正以孙逸仙的继承人自居,又是北伐军总司令,打得各路军阀落荒而逃之中,名头如日中天,颇为被华夏人们视为希望,李诚又是前革命军军人,听到皮皮夏轻佻的语气还有些不乐意。
“皮兄弟这就是偏见了,常公正为革命奋战,我等无法在国内出力,能在舆论上给予北伐军支持,也是略尽绵薄之力嘛。”
皮皮夏能说什么呢?难道还未卜先知一般,将未来这位校长阁下的“光辉伟绩”抖搂出来?那一条条卖国条约,那一件件内残外忍之事,毕竟还没发生呢。
他只好作揖不语,笑笑了事:“不说这个了,秉节兄,此次前来,不止是带来国内消息吧?”
秉节是李诚的字,两人也算是过命的交情,叫得亲热些不妨事。
“我是来告辞的,”李诚拱拱手,感慨地说道:“遇到这么多事,国内又打得如火如荼,考察之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不日我就要和邱恒毅带愿意返回的诸人回国了。”
由于考察团的大多数人都发了财,兼且国内时局混乱,兵荒马乱,不少人就动了暂且旅居英吉利求平安的心思,如黄雪梅一般购房置产的不在少数,乔纳森在其中也好好赚了一笔。
但是李诚、邱恒毅是官身,又都有些热血报国的心思,是要回去的,这才有了前来告辞之说。
皮皮夏也颇有些伤感,李诚,邱恒毅,很多这个时代的华夏人,都是热血慷慨、胸怀家国的有志英才,是很不错的朋友,然而这个年头的人都是朝不保夕,不定哪天就捐躯赴国难了,一别之后,也不知何时能再见,是否能再见,因此,李诚这次的告别,不仅是生离,可能也是死别。
可他又知道,这都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必须背负的宿命,别说他没有能力挥手解放这个世界的华夏,就算有,普罗大众不能觉醒,不能自发地去争取独立自主、富强民主,那日子和现在又有什么差别呢?
不过是换了个统治者坐在头上罢了,华夏社会深层的问题是不会真正解决的。
这也是他并不看好太一秘会复活始皇帝的原因,时代不同了,即便是那位千古一帝,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混乱时代,也不一定会比那位爱吃红烧肉的大佬做得更好。
正所谓世上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生活,还要靠这个时代的华夏人自己,天上是掉不下来馅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