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中兴路 > 第311章 战略构想

第311章 战略构想(2/2)

目录
好书推荐: 漫威之冥王神话 位面拯救系统 我穿越的世界才不会末世 混沌异变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重生之火遍全球 传奇大编辑 喜剧大世界 星主天下 仙侠春天

这还不说统治范围内的人口和民族过多会带来种种矛盾,不可能如美英法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五十年代中苏友好时期的西方战争构想,就曾经认为莱茵河以东是可以放弃的。

当然,这个时代不是近代而是自己可以塑造世界格局的古代晚期。如果完全没有任何顾忌,可以如当年的蒙古人那样让统治区内某些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的减少,直到减少到可以只有以华夏人口为主的情况下的时候。这种事情即便不是自己亲自来做也似乎并不是没有办法。

然而这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如果在这个时代征服乃至塑造整个世界是可以做到的,华夏应该以哪里为本部为核心?东亚大陆的地理地缘条件当然比历史上的德国或者苏俄在某种情况下好不少,正如俗话说金角银边草肚皮,在战略格局上还是拥有很多地理屏障和主动权。可做为主导世界的势力来说也有很多战略缺陷。比如说从煤炭到石油的开采成本都很高,而且油气资源相当不丰富,这些战略短板几乎都要等到二十一世纪中后期的技术条件下才能补齐。

从这个角度上看,《1984》所构想的地理三大部分:暗指美英的大洋国、暗指拿下西欧大陆之苏联的“欧亚国”,乃至东亚大陆明显美英法北大西洋体系乃至美英体系的优势是最大的。不仅仅在于战略地位上拥有“侧翼大国”的地位,而且诸多早期工业时代所需要开采的工业资源同农业资源的地带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非常紧密。而欧洲,资源和能源的很大部分在俄罗斯本部范围甚至西伯利亚,欧盟地区范围本质上是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能源的联络通道成本也过于高昂了。

当然萧轩也知道,在这个风帆海运都远没有达到拿战时代那种水平,蒸汽动力的混合帆船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要完成那么大规模的文明与人口迁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当然,也并不是说完全不可性,如果世界海运真有自己曾经印象中的1800年欧洲海运规模那个四百万吨的层次,专门进行人口迁徙,平均大概一两年往返一次,几十年的时间也可以完成数千万人口级别的核心人口转移了。这些对于此时的萧轩来说也似乎都是后话,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是否需要从东方本部移民一些人口加强占领地带的巩固和控制,又以多大规模为合适?

最终对于这些重大问题,萧轩也暂时放下了,没有打算在远征突袭之前就做好决定,还是选择了以后再做权衡,特别是征战之后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之后。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