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 第201章

第201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火遍全球 传奇大编辑 喜剧大世界 星主天下 仙侠春天 茅山鬼王 问题狂锋 越过现实 天道测试系统 带群丧尸闯宇宙

洪承畴(1593.10.161665.04.03),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

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

顺治十年(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165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自请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谥文襄。

早年经历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他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兵败松锦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京师戒严。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是年秋,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三月,皇太极发大兵采取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势在必克。

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在崇祯皇帝也希望持重的情况下,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针。八月,皇太极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最后十数万人土崩瓦解。

洪承畴

被俘降清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战败。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俘,总兵曹变蛟等将领被杀。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便走出内城,率众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穿越女尊之种田也幸福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