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翻脸比翻书还快(1/2)
2010年初,正好是huá guo移动互联爆发的年代。
过去观众们想得到一部电影的好坏、口碑,只能等待报纸、周刊、杂志这些传统评论的影评,要不然只能通过非常小众的电影lun tán传播一部电影的相关电影信息。
但通过这些方式了解一部刚刚映的电影,不但时效性很低,而且观众也几乎没有任何参与度。
但自从这两年智能手机爆发式的增长,各类手机电影app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出。
过去,那些小众的电影评分站也靠着微博、微信这些新兴移动媒体渠道,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疯狂发展,影迷们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了解到一部电影的详细信息,随时用手机和全国看过同样一部电影的影迷相互交流沟通,互相交换新的。
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让电影的宣传呈现bào zhà式增长。
《家有喜事》的电影首映式结束后,全国千千万万刚刚从影院看完电影回家的影迷,大部分都激动的无法入睡。
实在是这部电影和他们以前看的贺岁电影、喜剧电影太不一样了。
既有香江电影黄金时代的特殊味道,又有很多有趣、温馨的桥段,再加让人能够开怀大笑的各种喜剧桥段。对大部分看过这部电影的影迷来说,《家有喜事》简直是一部完美的贺岁电影。
这些影迷感觉如果不把自己心里的感受和人分享一下,心里好像有一个猫爪子在挠一样,让人无法入睡。
于是在当前huá guo最大的电影评分站——蒜瓣,《家有喜事》的投票人数的快速飙升,影片短评像“瀑布”一样不断刷屏。
微博,彭毅诚、周闰法、徐卫东这三个电影男主角的微博评论区里,此时已经挤满了无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留言。
微博热议话题几乎被《家有喜事》给霸占了,全是讨论和这部电影有关的话题。
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的人气有多么bào zhà。
第二天,huá guo的影迷一觉醒来,发现络好像都被《家有喜事》的好评攻占了一样。
那些门户新闻站铺天盖地的影评不用说了。
电影lun tán、微博、蒜瓣全部都是这部电影的相关消息。
连娱乐报纸、电影报纸都把头条给了《家有喜事》。
一时间《三炮拍案惊》和《家有喜事》的新闻各自占据了传统媒体的半壁江山。
这两部电影之间的票房大战,最终哪一方能够胜出,已经成为全huá guo最火的话题了。
没有让大家久等,2月15日《家有喜事》的首日票房很快被统计了出来。
6500块屏幕,2500万的票房。
在这个票房数字更新在huá guo票房统计站时,本来还在热议《家有喜事》的友们全都安静下来了。
如果是以往,一部喜剧电影能够获得这种票房,必然已经被所有媒体追捧和夸奖。
但前面《三炮拍案惊》刚刚获得首日3000万的票房。
明显影片质量、口碑都要完爆《三炮拍案惊》的《家有喜事》,首日票房竟然对方低了500万。
这怎么能让一众影迷想得通。
一时间,络各种怪话都涌了出来。
这帮水军可是真厉害,不是说《家有喜事》有多好看吗?怎么票房差了人家那么多。——友甲
垃圾电影,不解释。——友乙
排片量还当天《三炮拍案惊》的排片量高500块银幕,首日这种票房成绩?——友丙
……
人生在世,落井下石的多,除危解难的少。
反应过来的络媒体,全都一窝蜂涌了来,各种关于《家有喜事》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这些新闻归纳起来,其实三个观点。
《家有喜事》是彭毅诚这个所谓的喜剧“创始人”自娱自乐的电影。
周闰法等一众香江明星早是果日黄花,在huá guo已经完全没有票房号召力。
超巨星徐卫东已经要过气了,观众们放弃了这个huá guo第一男星。
……
总之,是怎么耸人惊闻,这些媒体怎么报道,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而更多的huá guo电影圈专业人士,则认为贺岁档不是小成本电影应该来的档期。
《家有喜事》虽然众星云集,虽然是开创性的喜剧电影,但依然无法规避贺岁档一定要是商业大片才能盈利的规律。
因此,《家有喜事》票房不佳,纯粹是自己往枪口撞。
但不论是媒体还是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却不仔细想想,《家有喜事》最终总投资才不过4000万不到,首日拿到2500万的票房,最多三天能回本。这样的电影票房,这还能叫“票房不佳”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