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作诗三境界(2/2)
毕竟,王秋实刚刚可是做出了三首诗歌,三首精彩到他们都不得不服的诗歌。
最关键,这还是临场做的。
这种功力,这种诗人的经验分享绝对有价值。
“咳咳!”
王秋实清了清嗓子,拿着话筒,对着全场道:
“作诗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台下有人立刻说道:
“这是北宋词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两句。”
“说的对!”
王秋实立刻肯定,然后对台下那位诗人道:
“很好,那你能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
台下的那位诗人立刻犹豫了,毕竟放在词里谁都会,但你单独拿出来,这个意思就难讲了。
台下没人回答,台上的王秋实便继续道: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你想要成为一个诗人,做出好诗,首先就必须要有执着的追求,你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台下众人恍然大悟,齐齐的发出哦的声音。
台上的贾老高峰也赞同的点头。
看到大家都理解,王秋实很满意,继续道: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次台下好几个人都抢着说道: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蝶恋花》中的两句……”
说完,大家都有点沉默,估计都在想:台上这家伙到底是多喜欢北宋的词人,到底是多喜欢《蝶恋花》这个词牌……
王秋实完全不在意台下众人的表情,继续发问: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台下众人沉默。
王秋实遗憾的摇摇头,道: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它告诉我们,不管是什么人,你想要做大事业、大学问,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成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才有成功的可能。”
台下的众人纷纷赞同的点头。
天道酬勤嘛!
这话确实没道理,尤其是古代的诗人们为了作诗,什么衣带渐宽都是有先例的。
台上的贾老高峰再次大表标赞同,互相点头,估计认为王秋实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了。
“恩,大家明白就好!”
王秋实脸色开始变得肃穆,道:
“这第三境界,依然是一句词,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
说着缓缓吟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整个场内都已经安静无声,连个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大家都在认真思索这第三境界的奥妙,不一会儿,很多人脸上都露出若有所得的神色。
这次沉默了很久,王秋实才缓缓道:
“这个境界是最终也是最高的境界,很难达到,但它说明一个道理……
说着王秋实看着全场众人,一脸神圣的道:
“那就是说,只要大家执着追求,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也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那时候,大家作诗自然是轻而易举,随手可得。”
全场一片安静。
所有人都在咀嚼王秋实的话。
半晌,台下的众人不约而同的开始鼓掌,响声热烈,久久不绝。
台上的贾老高峰四位老诗人也都是神色严肃,开始啪啪的鼓掌,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庆贺,而是一种最大的肯定。
一边鼓掌,高峰一边幽幽的道:
“看来这位王老师,确实是一位大学问家,怪不得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说出这么好的话!”
贾老和四位老诗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台下热闹,台上的王秋实也很满意,伸手制止了大家的鼓掌,然后道:
“好了,我就说到这里吧,毕竟这个舞台是属于大家的,我已经占用了很长时间了。”
多有礼貌!
台下众人再次激动的鼓掌。
男主持也是一脸激动,接过话筒道:
“那么接下来,就请我们的第二名和第三名谈一谈感言……”
第二名和第三名顿时一脸黑线,不由得心想:
说什么?这是要我们丢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