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府中晚宴(1/2)
说到这县太爷王贸,却也值得一提。王贸本是南直隶扬州人氏,十五岁身得秀才功名,弘治三年参乡试得中举人,弘治五年入京摇身一变成为当年殿试排行三十六的进士。为官九年,民间口碑俱佳,至今掌一县之印。可不要小看的小小的七品县令,在当时很多身负举人功名之人,一辈子也坐不到这个位置,许多举人老爷,至死也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官。明朝的一县之令等同于后世的县委书记、县长、法院院长、公安局长。可以说这一亩三分田上,对很多一辈子没离开祖地的小民来说,县老爷就是天。这不前些日子,打京城来了一个大官,路过城北外的一个村子,对当地农民言明身份,好似什么兵部郎中,可把那些农民激动坏了,一个劲地拉着他说:郎中,那你是会治病咯?我家那婆娘也不知怎的,打前天开始就浑身乏力卧床不起,你得好好帮我看看。
当然这个笑话只是说当时社会交通信息闭塞,升斗小民们一般只认当地现管,可不知道什么阁部大臣。
话回正题,昏散之后,县衙的后花园,宴亭之中已备好了酒菜,色香四溢,静待来客。
“少爷,老爷在二堂等候,喊你一同入宴。”一个丫鬟模样的人在王谦房门外恭敬道。
“好的,稍等片刻,我这就来。”王谦房中传出声音。
一会儿,王谦从屋中驶出,理了理这让他很不习惯的古装长袍,吩咐道:“头前带路。”
歩至二堂,王贸及林、杨二人已在等候。
“谦儿,你来了。”王贸放下手中茶杯,站起身微笑道,“现感觉如何?身子已无恙否?”
“父亲,孩儿已无恙,让父亲牵挂,心中愧疚。”王谦拱手道。
“哈哈哈,好,无事便好,来谦儿,见过你杨叔叔,林伯父,哦,还有陈师爷。”
王谦转身看向坐在客座上的三人,再次拱手恭敬道:“见过杨叔叔,见过林伯父,陈师爷。”
在王谦的记忆中这二人一人是这永清县的主簿杨志,即使王贸的同僚,也是好友。另一人则是这永清县中的豪绅林永全,两年前落户永清县,因乐善好施,平易近人,在这城里百姓中口碑甚佳,被称为林员外,虽不在朝中为官,但是却凭自身能量帮衙门办了不少大事,也是王贸的至交好友。还有一人名为陈临常,是这永清县的师爷,所为师爷,相当于法院的书记员,在古时候多了一项给县老爷出主意的工作,也可以理解县老爷的秘书。
“哈哈哈,贤侄无恙便好,这些日子我与你父亲可是操碎了心,你小子可真的把我们吓坏了,你父亲整日念叨着年过四旬还未抱上孙子,贤侄又伤了神智,这可如何是好,这下好了,小侄日后就给他生上四五个胖小子,让你父亲卸甲田园,给你带娃儿去,哈哈。”杨志摸着胡子笑道。
眼前杨志黑脸,络腮胡子,身材矮小,下巴尖细,眯着小眼。见此,王谦微微皱了皱眉头,在他的感觉里杨志此人绝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之流,虽总是笑呵呵,王谦还是在他身上感觉到了些许阴冷之息,却又说不上什么味道。而其边上的林永全着装一身棉质青衣,个头挺拔,五官端正,动姿大气,身行圆稳,这面容倒是与杨志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兄为人和善,为官造福一方,爱子也是富贵有福之人,我等也不必忙于操心,杨兄,贤侄初愈,就不要开与他玩笑了,依我看,这天色已晚,咱们还是尽早入院,把酒言欢,也算是为了小侄之喜,庆上一庆,呵呵,不忙你们说,我这五脏庙可是早有意见了。”林员外托掌笑道。
“哈哈,林老哥所言极是,来,这边请,这边请。”
王谦四人行至后园,宴亭之中,王贸入座主位,杯中之物自有仆人们续好。王谦看着这一桌子精致非常香气四溢的酒菜感慨万分,曾几何时,他还在跟部队里的战友们每天吃着大锅饭,如今竟日日都可以尝到五百年前大厨的精湛手艺,真的人生恍如梦寐。
闲谈片语,王贸一举酒杯道:“林兄,杨老弟,今天此来第一件事是庆祝犬子谦儿病愈,不瞒你们说,为兄已经好久没有如此开心了,来,大家干了这杯。”
“大人,公子吉人自有天相,大富大贵,又岂是林秀才那等薄命之人?要我说,那游湖的小船虽意外翻沉,可是大人家的大船那是稳如泰山呀,哈哈哈,大人这杯我敬你。”只见陈临常说完话仰起头一饮而尽,面上还挂着笑意与红润。
“好!师爷真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就借你吉言,我也干!”
林秀才原是王谦好友,那日游湖就有此人在场,两人吟曲作对,好是潇洒,可不想游船翻沉,众人落水,林秀才就因此事救抢不急,一命呜呼,此前的王谦也因为这次事故消失在了这世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