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权宜之计?(1/2)
……
看清楚余霞中出现的人之后,云襄与辛毗不禁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露出一丝笑容,相互侧身谈论了起来:“公子,看来你此次失策了。”
“倒是我失策了。”
“不妨公子猜猜张绣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依我看……”云襄想了想,抬眉看了看辛毗,“佐治,不妨你我一同来猜猜,岂不更有趣。”
“说的也是。”辛毗点了点头,提议道:“不如我数三次,公子与我同时说出心中答案?”
“好。”
“一,二,三!”
“招安……”
两人同时说出口的内容出奇的一致,二人不禁一笑,迎接登顶的张绣。
来人风姿不减,摘下头盔笑脸迎合地走到二人面前,拱手道:“张绣拜见云公子,辛先生。”
“张绣兄弟无须多礼,”云襄微微一笑,语调侃侃,道:“说不准再过些日子你我见面之时,就该我向将军行叩拜之礼啦。”
张绣被这样一说,倒有些不好意思,忙声明道:“公子对张绣有知遇之恩,即便张绣日后真的当了将军,公子仍然是张某的恩人。”
“哦,”云襄挽住张绣又要施礼的拳头,笑道:“张绣兄弟重情重义,云某不过一句玩笑话不必当真。”
张绣的视线扫了四周一边,问道:“该不会公子知道张某会来?”
云襄但笑不语,身旁的辛毗却借故挖苦道:“公子的确料到有人回来,与我在这里谈事等人,却未曾料想等到的是张绣兄弟。”
“让张绣兄弟见笑了。”云襄失笑道:“不过能再见到你未尝不是见乐事,待我们入营一聚,文仕定会高兴不已。”
云襄说着挽着张绣的手腕,正准备往营中阵地走去,张绣却皱眉道:“公子且慢,张绣还有公事在身不便久留。”
云襄心中坦然,但却故装不解,回过头来看着张绣,挑了挑眉道:“不知是何事,竟然让你如此行事匆匆。”
“公子可还记得你曾向太常大人进言,此番平息叛乱之法?”
云襄转过身来,正视着张绣的脸庞,眸中闪过一抹疑惑,道:“确有其事,难道太常大人派你前来就是为了此事?”
张绣欣然点头道:“不错,在下正是为了此事前来。”
云襄的视线从张绣脸上移到他身后可见的残阳里,变得有些涣散,幽然道:“太常大人作何打算?”
“太常大人卧病在床,思虑再三,认为公子当日所言以战止战非长久之计,甚为高明,特命在下前来讨教。”
云襄抬起头,将目光从搁置在山腰上的残阳中移开,投向了西凉晦暗昏黄分明的天际,不疾不缓道:“凉州地域偏远,环境恶劣,朝廷应适当增减赋税,每年挑选人才不应唯亲是用,部分羌胡人居住密集的地方当提拨一些羌胡人任职协助管理,至于如今的叛军,当以招安为名,特赦他们叛乱之罪,准他们任职凉州戴罪立功。”
张绣听得有些木楞,那双片刻未曾云襄身上移开的目光,悄然走神。
眼前恍惚浮现出洛阳街巷口口相传的景象,百姓如何称赞云襄覆手翻雨,大官如何诋毁云襄故弄玄虚,他都可以不信,可治国之道,战法谋略,他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中对云襄的敬意不禁又上升了一个阶层。
云襄略略瞟了一眼他的表情,又接着道:“劳烦张绣兄弟转告太常大人,欲促成此事还需抛开成见,与大将军携手共同请旨招安,方可成事。”
听完此话,张绣不由得心有疑惑,问道:“难道大将军也有招安之意?”
“大将军是明白人,他深知汉阳城虽然未失,但金城等城池仍在叛军手中,若是一定要以武力平息叛乱,少说也要一年半载方可破城平乱,如今洛阳宦官当道局势动荡,待他回朝时恐怕朝中已发生大变,不利于他在朝的权势,所以他必须尽早结束叛乱返回洛阳。”
张绣听完辛毗的骇人之言,急忙看向云襄寻求真伪。
云襄则以目示意他此事千真万确,张绣悚然动容,忍不住说道:“既然势态如此严重,在下这就回去禀报太常大人,早做打算,公子、先生告辞。”
云襄沉吟了一下,拱手拜道:“如此就有劳张绣兄弟。对了,还有一事需劳张绣兄弟代为转告太常大人他的。”
“何事?”
“只要朝廷愿意招安,云襄保证叛军自然会后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