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警卫中队(2/2)
皓轩仔细打量着这个面前的上尉,从姓名牌和资历章上来看,他叫顾炳权,正连已经有些年头了,身旁放着一枚精致的钢笔笔帽,上面刻着“天道酬勤”以及自己的名字,看起来像是专门为自己的定制的一款高档钢笔的笔帽,这引起了皓轩的兴趣,他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上尉手中的钢笔,出水流利,笔迹均匀,笔尖部分金灿灿的,而且采用的是螺旋式插拔的设计,这在皓轩的印象中可并不多见。不得不说,这杆钢笔在顾炳权的手中运用自如、如有神助,令人赏心悦目,甚至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而这样的功力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
皓轩在大学里曾经也想当一回文艺青年,买一支高档的钢笔陪伴一生,可惜没坚持多久,唯一的原因是代价太大。因为要维持一支钢笔的正常运作,不仅要配备脆弱又极易污染的的墨水和墨水瓶,还要时刻小心钢笔的磕碰事故,否则就会陷入无笔可用的尴尬境地,这实在不能适应军队“拿起来就用,装起来就走”的恶劣条件和快速节奏。而眼前这人居然有时间和精力练就如此功力,看来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机关”,就是入坑日久的“文学爱好者”。
然而皓轩明显推断错了,顾炳权既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机关”,也不是什么“文学爱好者”。他之所以如此刻苦地修炼自己的文学功底,是有自己的苦衷。顾炳权本来高中成绩一向不错,可惜由于发挥失常,加之所属省份竞争压力太大,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上了个三流学校。因此不服输的他,刚刚入学不久就参了军,来到了186旅的这个警卫中队,成为当时少有的大学生士兵。在义务兵将要服役期满的时候,他凭借着优秀的高中底子考上了军校,也算是出人头地了。但是如此“曲线救国”的后遗症就是比同级别的本科生多了两年义务兵的时间代价,这也就是为什么顾炳权资历章上军龄偏大的原因,这对于干部晋升来说是个不小的劣势。由于听不少老兵们讲,机关的“笔杆子”升迁快,为了弥补这个劣势,颇有毅力的他在大学期间狠抓“笔头子”,也因此习得了一手好字,虽然写那些“官样文章”还欠些火候,但好歹在能力上也算是快人一步。现在顾炳权唯一奢求的就是平稳度过警卫中队中队长的任期,然后一有机会就调入机关,完成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对于皓轩这样所谓的“科班出身”的指挥人才,顾炳权既有固有的偏见,也有嫉妒的成分参杂期间,在他看来,像皓轩这样的“娃娃官”只会照着书本瞎折腾,是个给他晋升道路带来麻烦的“定时炸弹”,这是顾炳权决不能容忍的。
终于,顾炳权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抬起了头,面无表情地说道:“欢迎来到警卫中队,我们这里管得比较严,希望你能配合。”说完,也不等皓轩反应,就向皓轩身后吼了一嗓子:“陈大龙,把人领走!”
话音刚落,陈大龙就出现在队部门口,看到皓轩的脸转了过来,陈大龙终于开了腔:“二楼,三班,自己去!”
皓轩近乎于谄媚地跟中队长道别之后,又小心翼翼地上了二楼。
顾炳权望着皓轩远去的背影,小声说道:“把这小子给我盯紧点,别给咱们整出什么幺蛾子,”他顿了顿,转头望了望身旁的大龙,“万一出了什么事,咱们这一年可就白干了。”
“是”,陈大龙领命而去。
“这帮‘娃娃官’,屁大的本事没有,跑到这里捣什么乱?”顾炳权摇了摇头,回到了办公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