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东门人市(2/2)
出了东门过了桥,不远处便是一片烟花翠柳之地。东门外的大道直通五十里外的龙泉驿,名曰迎晖路。过了龙泉驿,翻过不太高的龙泉山脉,就从cd平原进入了川中丘陵地带,再向东走,就是川东重庆府的地界了。因此,这条道路是cd来往重庆以及出川的重要陆路通道,商旅频繁,皮肉生意自然十分兴隆。所以道路两边青楼遍地,家家挂着红幡,所以俗称“红布街”。
红布街上一栋栋青楼连成一片,间歇也可以看见酒楼杂货铺。到了夜里,这里就成为人来人往的一片红灯区。不过早晨,这里却是最清净的所在,因为大部分的窑姐还在补觉。一些早起的老鸨,已经打开店门,不过没有兴趣招揽过客,只是百无聊赖地依在楼门口,一面衣衫不整地涂脂抹粉,一面冷冷地打量过往的行人。
出了红灯区,迎晖路两边的房屋就逐渐少了,时不时还可以透过房屋之间的空隙,看见屋后的一块块农田。再往前走,道边房屋更加稀稀落落,房屋也多为石头为基、泥砖为墙、稻草为顶、布帘柴扉为门的简陋民房。
“世子爷,前面不远便是人市。那路边栅栏围着的就是!”曹三保骑在马上手指前方,对着朱平槿大声报告。
朱平槿夹夹马腹,让马儿加快步伐,朝前飞奔而去。
好一片活生生地悲惨世界!
人市,就是人口市场的简称。即便朱平槿进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有了心理准备,这个市场还是让朱平槿大吃一惊。肮脏、凌乱、臭气、牲口、麻木、罪恶等词语,是这个人市最贴切的描述。
自从崇祯十年十月李自成入川开始,四川大部分地区就中断了自奢安之乱平定以来的短暂经济恢复期,重新遭受战争和土匪的蹂躏,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设施进一步被破坏。世世代代的农民无法留在自家富饶的田土上耕耘,而粮食又被人口和租税快速消耗。百姓们为了生存,只好整村整乡地携老扶幼,向着尚未遭受破坏的地区流动,希望能够找到一口饭吃。cd府作为四川省会和蜀地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是日渐庞大的流民队伍主要的目的地。然而希望美满,现实骨感,流民到达cd,却发现连城市的城墙边都摸不着。知府衙门早些年便有规矩:严禁各地流民进城。城外几条大道上都设了卡子,兵士和衙役见着流民,便不由分说地驱散。流民们经过一个冬天的长途跋涉,身边的钱粮早已耗尽,进城无望,眼看就要全家饿死,无奈之下只好把孩子、老婆,最后是自己卖给人贩子,求得一碗馊饭延续生命。所以这些年,人市的规模是越发的大了。
人市的卖主大都不是被卖人的父母或者亲属,而是职业的人贩子。这一点朱平槿没有料到。
人市里插着草标的人,大都年纪相当,性别相同,一小堆一小堆聚在一起,堆与堆之间又相互隔开,好像是水果市场。
一个壮丁不值十两,一个妇孺不值五两。难怪这里的人卖的如此便宜,原来这里干的是人口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