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你对修真一无所知 > 第三十六章 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

第三十六章 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1/2)

目录
好书推荐: 嗜血崛起 七夜追魂 大法师异闻录 仙古封神 墨十 剑问归途 九阳月色醉乾坤 龙巫道 奋斗在颠倒世界 我成了随身老爷爷

期末考试到了,所以,作者君明天考马克思,最后一科,存稿,这是不存在的。

明天补上四更,见谅,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安安。

嗯,以下就是安安背诵内容的三十七分之一,给大家分享一下。

“来自读者的怨念+1314。”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1、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3、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p2)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p10-11)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四、物质的含义(p23-25)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五、物质与意识的关系(p28-30)

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本质和作用上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六、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客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七、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p36-37)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八、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联系(p39)

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趋势。

联系: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九、对立统一的规律(p39-43)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十、质量互变规律(p44)

量变:是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十一、否定之否定规律(p45)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p47-49)

十三、实践及其特征和作用(p58-63)

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特征:1、实践是改造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四、简述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p83)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证明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的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理论的作用。

十五、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83-84)

确定性(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离开了实践,就再也没有别的标准。

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具有局限性,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都一次完成。

十六、价值评价的标准(p87)

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利益和要求,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其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一致才是正确的。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联系,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十七、真理与评价的辩证关系(p89)

真理与评价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真理因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普遍性而具有根本性和优先性,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必须以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二者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十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89)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十九、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p104)

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方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放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二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110-115)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3、这种矛盾运动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十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p115-119)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生产、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定其统治地位并获得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式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当它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反之亦然。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

二十二、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34-137)

1、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革。

b、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c、促进了思维的方式的变革

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要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双面性。

二十三、人的本质(p13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盘龙:以下位主神逆伐主宰 斗罗:我养的小姑娘成了千仞雪 女神图鉴,从皇后开始 人间武圣,从铁布衫开始无敌 妖魔乱世,我人籍怎么没了? 刀的供养 蛇吻狂妃 这个高武太癫了 纵横异界时空 战尊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