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古玩街的符箓(上)(2/2)
不过身边的两名青年却显得很是亢奋,对着这些砚台评头论足,看得出两人知识丰富,让周浩大为佩服,不仅能如数家珍的点评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石雕大师,更能如若亲历将那人的平生经历和作品一一道出。
一旁的周浩崇拜的看着两人,两人都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可看这砚台的眼睛就仿佛饿了十天半个月的狼崽子见了血肉一样,哪怕隔着镜片,周浩都能感觉到两人双眼中的神采。
“这款端砚,不可能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产物,端砚自唐朝起,多出自白东省端溪之南的烂河山,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性,砚身细腻如婴儿肌肤,虽然摸不到,但是借着灯光,依旧没有那种色泽,你看中心研墨处的那些轻微刮痕,墨条是不可能让砚台产生刮痕的,其次,这砚台表面看似古朴,但是外观的那些雕饰,细微折转的地方太过锐利不显平滑,如果是陈年的砚台,随着使用时的不断清洗和摩挲,是不应该出现这些生硬线条的。”
另外一名青年也配合的说道:“不错,无论是材质工艺,还是使用年代,都不应是嘉靖年间的,不过,看这砚台年份,至少也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的产物。”
“和我想的一样,应该是民国时代的。”
周浩两眼瞪得老大,感情两人还真是高手啊!着分析能力不去当侦探真是可惜了。
听着两人讲话,再看着这一方砚台下的标识,赫然写的是嘉靖年端砚,标价五十万!
“虽然这砚台的边角有些磕碰,但是若真是嘉靖年间的砚台,哪怕有些缺陷,起码也值百万。呵呵,用一块顶多民国的砚台来以次充好,还标价五十万,这果然是黑店,不看也罢,我们走。”
两人一脸讪讪的看着掌柜太上打了一个哈欠的老人,跨步离开这家店,至于周浩,在没感知到灵气后,索性也离开了这家店铺。
“单单一块小小的砚台就这么多门道。”想着刚才两人的对话,周浩摩挲着下巴,心想这华夏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若是想慧眼寻宝的话,除了要辩证的吃透上下五千年之外,更要能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挑着蛛丝马迹的真假来鉴定眼下文物。
晃了晃脑袋,周浩略有所思。
“看来,我也有必要恶补一下老祖宗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了。”
走马观花的在一家家店铺串进串出,试图感受着店铺里每一件古董的‘灵气’。走了四十多家店铺,看了街道上数十个摊位,实在没感知到自己熟悉的那种感觉,周浩也觉得这里应该没有那所谓的灵物。
心中不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