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上任(2/2)
在改革开放之前及初期,谢清溪不仅受到雷振霆的打压,还受到王为民的挤兑,活得郁闷。随着“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政策深入落实,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一群与他同病相惜的志同道合之人,成为他的坚强后盾。官场与文坛携手互帮,校友与媒体并肩作战,知识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保证,坚持就是胜利。经过长期追踪,紧密策划,雷振霆的生活作风问题,上了省委内参,由男女不正当关系,牵涉到经济问题,上了报纸头条,由经济问题牵挂出“心腹”的跑官贿赂,一夜之间,六个地直机关的局长被抓,上了电视新闻,他受到严肃查处,剥夺实权,提前退二线,到省政协任挂名闲职。
袁焕轩的三弟,由省市的区长,到市政府的市长,到市委书记,再到副省长,一路高升。换句话说,这个副省长,原本拟提拔,内定的考察对象是雷振霆,只因为有关他的负面情报积攒过多,且考核成绩又未曾圆满过关,还预感到他迟早要出大事,届时会影响省里的威望,故而取消他的考虑资格,但鉴于他“老革命老干部”的资历,又不得不稍加照顾,便避重就轻安排了个秘书长。
雷振霆对项了自己位置的人,极端不服,言行表现出心高气傲的不屑一忌,当面发牢骚,“老子枪林弹雨,凭枪杆子骑马背上,舍己为公打下来的江山,如今竟然要拱手让给玩文字耍笔杆子的坐镇?这天下,还有没有公道啊!
袁副省长哈哈一笑:好汉不提当年勇,岁月不饶老年人,禅让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试想当年秦始皇!
秘书长相当于大管家,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须得考虑周全,谦虚谨慎且要自责揽过,克勤克俭且要八面周旋。小秘书是提包打伞的小跟班,是叫车叫餐的勤务兵,是收发文件归拢材料的管理员,是写报告填表格的码字工,是迎来送往的接待员,是安排来去行程与吃住的联络员,是布置会议室,分发资料,倒茶添水的勤杂工。小秘书只针对一个领导服务,秘书长则要对所有领导提供服务,手下的小秘书犯错,就是秘书长的失误,上面的大领导有过,也是秘书长的失职。秘书的职务有小长之分,但对领导的谦恭顺服,对工作的敬业兢业,尽职尽责,没有任何区别。雷振霆长期居万人之上,养成一方诸侯的骄横作派,现在想他抱着小秘书的谦慎心态,由享受服务到提供服务,接受动辄得咎的处境,还必须看少东家的脸色行事,还须要仰后生小辈的鼻息度日,几无可能。他认为是一种变相惩罚,当然要不平则鸣放,不服则抗议,不仅不放低身架主动配合,团结合作,虚心学习,还要倚老卖老,摆“老子”架子指手划脚,逞“前辈”威风胡言乱语,到处跟人发“泼妇”脾气,凡事和人吵“无赖”架,动不动就装“领袖”病摞摊子,跑到下边“亲信”那去找回“大老爷”的感觉,吃喝玩乐不算什么事,讨拿卡要也没什么大不了,尽情享受“太上皇”的待遇。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领导分两种,一种是低眉菩萨,儒雅书生,越大越平易近人,越活越和蔼可亲,老了慈眉善目,跟活菩萨一样救苦救难,另一种始终是怒目小鬼,粗暴野人,官升脾气长,翻脸无情义,到哪都闹意见,闹不团结,闹事折腾,不作死就不罢休。对雷振霆的“老小鬼”风格,大家都默不作声的静静地旁观,看他颠倒上下,看他目无法纪,看他罪无可救,看他自作孽自取咎,看他走投无路。
在袁副省长的关照下,谢清溪这才得以咸鱼翻身,袁焕轩也才有出任黄石镇镇长的机遇。
谢清溪扬眉吐气剑出鞘,王为民的仕途则以县长终止,只等老了,退休。
谢清怡从属王为民那条线,村长之职也随着王为民的沉浮起落,跟着走马上任,再随后失意落马。谢清辉则是谢清溪的“自己人”,同舟共济谈不上,同甘共苦扯不上,说一根绳拴的蚱蜢,同沉浮共起落,倒接近实事,做咸鱼,一起忍渴,能扬眉,一同吐气。
朝里无人莫做官,谢清怡辞职卸任。
朝里有人好做官,谢清辉就职接任。
村长是最小的官,也是最大的官,两个都是谢河畈的人,不管谁当村长,都为谢河畈谋利益,两个都是谢姓族人,无论谁当村长,都为谢姓族人谋利益。两个都是精明人,无奈谁当村长,都为自家和自己谋利益,且互相照顾,你当村长给我多少实惠,我当村长再回报你多少好处,甚至于彼此配合,轮流上任,我要做违规的事,比如超生,就让你当村长,你帮我打掩护,瞒天过海,孩子只要生下来,就是祖国的花朵,任何人也没法再借用“人流”的手段,杀死“我的娃娃”,你要做乱纪的事,比如占地建房,就让我当村长,我给你背黑锅,房子只要建起,就是农民住宅。
路口村是大道乡的大村,有十几个自然村庄,总人口一万二千人,谢河畈只是村里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约四千人,但房屋成片,庭院联幢,屋舍相贯,户户连通的聚居村庄,谢河畈却独一无二。最小的村庄胡家坳,座落在两条山垅夹角,房屋不过十余间,人口不超三十人,也是一个组,称之为十三组。谢河畈最小的六组却有八百人。在村里的姓氏当中,谢姓族人人多占上风,在土地面积方面,谢河畈也占三成,在名望人气上,也是首屈一指,在经济收入上,更是独占排头。
从政策理论上讲,村长通过村民公开选举,由得票最多者担任。村长既然是官,村干部既然是干部,且管理的人口数,比县级任何一个部门机构还多。实际情况却是,最底层的人,若守旧比上层更拘泥不化,若开放比上层更百无禁忌,官场的常规腐败现象,催生的潜规则行为,在乡村得到沿用,衍化,甚至变本加厉,肆无忌惮,都见怪不怪了。
从村民的文化教育方面说,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公共利益,职业道德,人格尊严之类,既不懂得,也不急需,像空中楼阁,好听却不实用,像海市蜃楼,看得见却摸不到。按村民的心思,讲大法不如施小恩,传大政不如给小惠,作牺牲不如有好处,图长远不如捞一把,讲理想不如钱权色,绘蓝图不如就地分钱。
从团体的内部利益方面说,大姓联手小姓,人少投靠人多,收入好收买经济差,再比名望背景,比后台硬挺,比请客拉票,比封官许愿,凭人脉关系,什么都能操作,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大家知根知底,你吃肉,我喝汤,比较好勾兑。
每届选举,除了背后筹谋,上下活动,每一个候选人都会登门拉拢,说交情,论故谊,攀亲戚,都给每一户村民送礼品,发粮油,给出场费,包误工费。因为选举是以票为准,少数服从多数,村庄人多,自然村庄胜出,家族有能人,当然能人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