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2/2)
执事合掌回礼: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施主愿意拜就拜,香火钱看着给,不要太破费,心意点到,就好!
佛教徒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这是佛教中最美的语言,表示光寿无量的意思。光代表智慧,寿代表福德,见面互相道一声“阿弥陀佛”,就是祝你光寿无量,智慧福德圆满的意思。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命由运转,人生乃是一场修行,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袁秋华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皈依佛门,儒道佛三家同修,遵循不悖。《论语》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什么。《道德经》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做什么。《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
她养成了每天至少念经打坐四十五分钟的习惯,参禅悟道,佛法的熏陶,利他的慈悲,清修的觉悟,放下的自在。每月初一,十五到寺院吃斋持戒,除了念经,禅修,甚么都不做,连电话也不带在身,只要自己甚么都不去想,毫无杂念,能做到三天不说话。人生如梦,世事皆空,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禅宗二祖慧可,禅宗三祖僧璨,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禅宗六慧能,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简称,意译为修习方法,禅宗以禅概括佛教的修行实践。梵文“禅”,应为“禅那”,禅者,静也,那者,息也,即一呼一吸为一息。玄奘译“禅”为静修出入息。安那,入息,吸气,以鼻纳气,般那,出息,呼气,以口吐气,修行就是练气炼息。佛教禅宗对于真理和实证的追求,内在修为,明心见智,矢志不渝,与科学技术如出一辙。禅蕴含玄机,信仰的不是神,信仰的是智慧。
《易经》,《山海经》,《金篆玉函》,天书,说无字,却有图示,它是心法,说有字,却只片言,它是歌诀。所谓“不得明师亲口授,任是聪慧也枉然”。巫师一脉,拼的不是个人的天赋,而是众师的传承,传承才是巫师的根本。没有名家大师的传承,就算天赋异禀,很多秘术秘法,风水歌诀,禅语佛偈,大小乘禅法,连听都没听说过,又何谈能够学会?纵有师承点拨,*,顿悟,也得历五劫,风火*,外加情劫,即桃花劫也。
《无量寿经》,《涅盘经》,《华严经》是基础课。阿弥陀佛,又被称为“西方接引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所不知,无所不觉。“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mo)”是梵文音译,表示对阿弥陀佛的尊敬、顶礼、皈依、归命。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枯燥,潜心钻研,才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代宗师。正如知了,只有在地下深处蛰伏数个寒暑,才能有朝一日破土而出,一鸣惊人。
《般若心经》,《圆觉经》,《二十四章经》是入门。经云: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我爱”,其实就是我执,我求,即自私自利,我执心越重、越自私,就越贪婪。“涅槃”,即寂静,生死本空。看破自我,以及生死轮回,虚幻本空,放下一切的执念和妄想,才能够获得解脱。譬如情劫,两个人即使心中有爱,却因为彼此的立场,而不能在一起,大声哭喊也无能为力,都以对方好为出发点,其实却是相互在心口捅刀,“给我一杯忘情水,换你一生不流泪”!两个人经历了那么多,这份感情,怎么能轻易抛弃?两人假装不爱,但心里却是不舍得放手的痛,泰山也压不住的痛,痛得神经抽搐,全身肌肉忍不住颤抖。越是真心付出,舍情似丢心,越是不甘心,撒气就越决绝,就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跟对方没有多大关系,是自己“不放”的一种执念,其实不是真正的爱,那只是一种偏执的意识,因为一旦想通,甘心了,那份爱也就没了。但有句话不得不说,只有在分手之后的省悟,才能慢慢学会珍惜,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成长过程。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而有我,以及有我就有我爱,而我爱就是自私的占有。解脱与轮回,正法与邪法,仅在毫厘之间,正可谓“毫厘之差,千里之失”,学者不可不慎也!“清修”与“清静”是一种心灵状态,“寂静”与“自在”是一种生活状态。参禅,重在修心和意念,不是外在的形式。人心皆有佛缘,切莫刻意寻求,心底无私,不争者轻松。寂静是一种思索,是一种安详,是一种清净,也是一种宁静。忙忙碌碌应该是生活的状态,不应该成为心灵的状态,在工作的繁忙中,更应该体会到自由洒脱的特别与美好。
功德堂的旁边,是初祖达摩堂。达摩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对联写道: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赞颂初祖达摩由西来中国传播宗教文化事迹。殿堂北墙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着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脚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达摩塑像。殿堂东西墙壁上,挂有两幅雕画,内容是叙述达摩东渡来华的传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苇渡江、只履旧西等。
大殿广场上一个大香鼎,香火鼎盛。
佛教认为,菩萨修大乘,罗汉修小乘。在修道层次上,最高位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才是罗汉。人们进寺院,先拜佛,再拜菩萨,后拜罗汉。十方信众皆可,以个人或全家名义,在佛殿内永久供奉佛像,永久供大众参拜。信众也可根据自身要求供奉其他诸佛。另外,信众也可在佛殿内请一尊开光的玉观音回家供奉(在佛殿供奉三个月后,请回家)。
华林寺的布局与一般的寺庙不同,没有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就成了主殿。1997年达摩堂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唯一的殿堂。罗汉堂为道光末年该寺长老祗园主持下所创制。他到浙江净慈寺描下五百罗汉像,带回来按像雕成,祀奉在田字殿内。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初年的五百罗汉堂,规模非常宏大和雄伟:堂呈田字形,大门左右分立高达丈余的金刚,从门直入,北边神龛供奉有三宝佛,中央两面均有天井,回廊供奉五百罗汉神座,众罗汉像体如真人大小,喜怒哀乐表情及姿态各异,其中一尊是元代来华的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原型塑像。堂中央还有一座高4米、重达1吨的铜制阿育王神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浮图,就是“塔”的意思,寺庙皆有塔,七级,即七层。
五百罗汉堂殿门向南,由殿门至北端的三保佛像,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边是回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着五百罗汉。
走进五百罗汉堂,只见堂门前两旁各立有一个高达殿檐、手执金刚杵、面容威猛的金刚力土镇守着山门。殿门上方高悬五百罗汉堂石额。两旁石柱刻有一副对联:证菩提心现应真相,登欢喜地得自在观。
同为佛教禅宗寺院,华林寺与归元寺,建筑整体布局不同,归元寺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罗汉围绕田字回廊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尊尊者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维妙维肖,活灵活现。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男左女右,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着排序往下数,按照自己的年龄数罗汉,自己多少岁就数多少个,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楣梁上的四句偈语,就可昭示数者的命运,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