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曹操战吕布(1/2)
刘备入城后,陶谦亲自迎接,邀请入府,大摆筵席,犒劳全军。席间二人相谈甚欢,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言语豁达,是一位仁义之君,心中甚喜。遂让糜竺取来了徐州官印交给刘备。
对于陶谦此举,刘备愕然,不明其意,便问道:“陶公这是何意?”
“现今天下祸乱,汉室倾颓,王纲不振,玄德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江山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还望玄德公勿要推辞才是。老夫稍后便写表文,上奏朝廷。”陶谦离席走至刘备身前,言辞恳恳的说道。
刘备亦连忙离席拜辞说道:“备,虽汉室苗裔,却非嫡系,有功微德薄,为平原令亦恐不称职。今为大义来助,陶公此言,莫非疑备有吞并之心?若备心有此念,当皇天不佑!”刘备嘴上虽说的大义凛然,实则在听到陶谦言之相让徐州时,便心中有意。若非顾及仁义之名,怕是早已接受了。
见刘备不肯,愿起誓于天,乃谦谦君子作风,陶谦知道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于是再三相让。刘备为顾仁义之名,亦是始终言辞恳恳不愿接受。
见二人相互推让,于此时,糜竺出言说道:“如今曹兵军临城下,徐州之难未解,且当先商讨退敌之策,待危局解除后,再言此事不迟。”
听糜竺劝说之后,陶谦点点头便暂且收起了官印。刘备也借机说道:“备先传书于曹操,劝令和解,若是不从,再行出兵之事不迟。”说罢,便立即写书一封,遣人送于曹操,同时也下令全营,按兵不动。
却说曹军营中,曹操正在帐中与麾下谋士商谈征讨徐州之事,却有小将来报,呈上刘备书信。
曹操将其打开阅览,只见其上写道:“备,自关外得拜君颜,讨董一别后,天各一方,始不相见。今闻尊父曹侯枉死身故,实因张闿贪婪不仁,下此毒手。却非陶恭祖之罪也。而今黄巾余孽,扰乱在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愿曹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回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待看完后,曹操便将书信掷于地上,并怒而大骂道:“刘备何人,真当自己乃是汉室宗亲不成,也敢来书规劝于吾!言词之中更多是讥讽之意,说吾不顾仁义,妄动刀戈。哼!先是刘协,后有边让,陈宫皆为陶谦说情。现今又有刘备之辈领军相助,当真以为吾曹孟德良善可欺呼!来人,将送信之使,摘下头颅送回。元让听令,即刻点齐兵马,攻杀徐州。”
见曹操看完刘备书信后,怒而下令,一旁的荀彧连忙劝谏道:“主公勿恼。刘备携军远来相助,其军不可轻视,当先礼后兵,主公且用好言答之,以松懈其心,而后在发兵奇袭,其城必可破之。若是现在贸然功成,只是枉费兵力。”
曹操在听完荀彧的劝解后,心中怒火稍微平息,也冷静下来,细细想后,便遵从其言,收回命令,款留来使,准备回书于刘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