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第二次北南穿越太白山之二(2/2)
走过长长的跑马场,迎着太阳向前看到的,虽是残垣断壁,却显得雄壮宏伟的建筑,那就是拨仙台所在的位置。这是建在3767.2米高,用石头垒起的石墙铁瓦房,本是有几座房屋和围墙的道观。两年前还有一位修行人长住于此。这座秦岭之巅的院落,让远来的人看到了,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如同远行时看到村庄炊烟,生起的认同和归属感。不过,自从两年前,这位道长在此拨仙升天后,原来整齐的道观,因无人打理,狂风吹倒而破败了。
在此,还是多写一笔,也算是给外地朋友们一个注解。这位道长,活着的时候,到过此地的爬山人都见过他。由于这里的海拨高,气候恶劣。每年只有从五一到十一才有爬山人来到。前年的四月底,大雪中,西安的一个爬山队来到拨仙台。看到道观倒塌,还有火烧的痕迹。他们便掩埋了不只何时已升天的道长。我是无意间看到了这篇文字。因而在外地,凡遇到来过拨仙台见过道长的人,向我谈起时,我就会告诉他们现在的情况。他们听后表情都是肃穆的说:当时我们从他门前过时,他就叫我们,让我们给他留下些吃的……..
好了,话归当下。
走进道观的院门。站在拨仙台院中,我就想起去年来时在拔仙台石碑前的留影。当时网友发现相片中的我身披七彩光芒。那一刻,虽然清楚是光学作用,阳光与我黄色的衣服反射而成。可是,我宁愿相信网友说的这是神奇!因为,只有我留下了身披七彩光芒的画面。那么,今天又来了。又是一样的阳光明媚,只是比上一次早了一个小时,我还是渴望有这样的神奇再现!
其实,在从跑马梁通往拨仙台的路上,我的心如小鹿乱撞。当看到在远离倒塌的石头道观遗迹的位置,一座新的石墙铁瓦屋垒成。看到了,感到有关拔仙台的封神传说又得以延续。这位垒起石屋的人,如是修行人,还是让我心生一丝敬意的。若是景区人而做,那就是正常的一件事。可我对此兴趣不大,因而也没有走近看看石屋门在那边,屋内是否有修行人。那一刻,我只对拨仙台向往,向往我再一次身披七彩霞光。
我急匆匆的迎着阳光而去。途中,看到走在我前面的同伴在梁上的背影很美。于是,向着阳光,我为她拍了一张。
现在,终于又来到拨仙台院中石碑前。这里的氛围明显没有去年那样明亮。八点的太阳和九点是有些差别的。我觉得不会有去年偶然而得的效果了。将脚抬起系鞋带时我给同伴说:去年在这里,不经意间拍到我身披七彩霞光的场景。今天来早了,光线不强,拍不到了。
系好鞋子后,我仍做着去年的样子,反复用手机和相机留下我再次而来的合影。而后又给同伴同样留下了画面。拍完后在相机里并没有看到七彩霞光。手机取景时也没有看到。心生一丝遗憾,但很快就过去了。在心里告诉自己:知足吧,今天没有下雨就够幸运的了。
哈哈,这就是我的心态!知足,感恩,傻乐!然后,就兴冲冲走出院子,向姜子牙封神的位置趋步而去(不过,到家后我整理相片时,发现我再一次七彩霞光谱照)。
拨仙台,我又来了。一样的你,一样的我,一样的群山静浴云海之中,一样的站立于此,一揽众山小,一样的我立于群山沟壑云海之上,豪情万丈俯视崇山峻岭,看四周青山如黛,石海似浪花川流不息。
不同的是,今天我看到了清晰的地平线!长长的,笔直的在东方的天边划过。于是,线之上是静静的蓝天,一朵云都没有。线之下,阳光照耀的群山,不在是山峦叠嶂的沟壑交错,而是沉浸在云海之中,即如海市蜃楼,又如仙境城堡楼宇,却是人间的真实胜景。凭栏极目,虽然没有看到记载中的渭水如带,也没有看到土地纤陌纵横,更没有看到城市工厂如剪影。但我相信,那如梦如幻的看得见,看不见的明暗之处,便在其间。也正因为身处秦岭的最高地,才有机会俯看云海之中的真真切切,让我看仙境就在眼前。我刚从那里走过来。那山的山间,云的深处,梦幻一样的地方,便是我的家。
太壮观了!望着群山万里尽收眼底,内心便澎湃起来。为自己感动!感动自己战胜怯懦,苦其筯骨,两次北南穿越太白山,只为让自己的灵魂快乐些,更快乐些。
拨仙台,我会再来的。会不会让我次次身披七彩霞光,我都会快乐的来,开心的告别。
再见,拨仙台。
201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