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我和我爷爷的故事(2/2)
秋天的一个下午我要收获了。当时兴奋的心情,今日想来都幸福地笑了。向日葵太高,我就想办法将那十几棵向日葵杆拉低,用尽吃奶的力气才一个一个割下来。然后,一盘一盘地抱回院子里。
我爬上爬下往家里搬时爷爷在院子里坐着抽烟。看到全拿回来后说:“那土堆是生产队的,你把向日葵分了,去挨家送去。”他声音不大。说完出门放羊了。
我听后只愣了一下就觉得爷爷讲得很对。因此,汗都没干就开始计算队里有几家人,要怎么分。结果是还需把两个大的分成两半才够。并且还是我的几个亲叔叔家不分。给自己留了半个上面虫眼少一点的。
我用筐子装着,分五次送完了队里每一家。记得当时家里有人的都会赶紧接过我筐子,帮我给周围几家送去。我都是小声地说同一句话:葵花熟了,我爷让给你家送来。
我在决定分时并没有多难过,可挎着筐子挨家送的时候感到很委屈,路上还哭了一次。那一天晚饭,我奶给我煮了一个鸡蛋。
第二年我再也不种了。
<四>
后来我回西安上学。八三年寒假我父亲先回老家了。年后正月十三打长途电话说爷爷病重,让我和哥哥速回。叫我俩回去是因为哥哥是长子长孙,小时候也在老家生活了十年。我听到这个消息就很难过了。
回到老家是早晨。急急忙忙地进到爷爷睡的房间,看到他没有睡在原来的那张大床上。而是在旁边支了一张帆布行军床。后来得知是为了便于照顾。
我扑了过去哭着叫“爷、爷……”爷爷没有应答,而是梦呓般地自言自语。见他这样我伤心得流泪不止。二爷拉着我说:别在你爷床前不停地哭。
我就坐到堂屋哭。然后让哥哥端着盆子,我给爷爷洗了脚。洗完脚后不一会儿,我叫老七奶地进来说“傻孩子,给你爷把脚洗了,你爷就去得快了。”我听了更伤心,也不敢再给爷爷洗脚了。
我接受不了爷爷这个状态。家里大人们给我说爷爷并没有病,大年初三晚上还正常吃饭。初四早上就不起来吃饭了。我父亲忙问为什么不吃饭了?爷爷说不想吃。结果中午仍不起床吃饭后叔父们就觉得奇怪,好好的咋就不吃饭了?认为可能是生病了。赶紧要找医生来家里给治病。爷爷大声制止,起床喝了半碗饺子汤。晚饭时喝了半碗米汤后宣布说他预感来日不多,要干干净净地走。从此不吃饭了。
叔父们听后异口同声地说爷爷真是荒唐,大过年里让人笑话。同时也觉得不可能。初五早上仍不吃饭时我父亲害怕了,就到床前谈判:“你要是再不吃,我们就强制喂了。”爷爷没有回答。我三叔就过来喂,我爷不张嘴,根本喂不进去。这才决定从大床换到行军床上,方便喂饭。
这时候爷爷儿子多的优势显现了。两个叔父把爷爷强制扶坐起,另一个喂。可还是喂不进去,仍是紧咬牙关。看饭喂不进去,就又改喂炼乳和麦乳精。
起初爷爷还能自己回到大床上睡觉。绝食三天后就无力上他的大床了。这时候医生也叫到家中,说啥病都没有就给输葡萄糖。爷爷又把针头拔掉,无法输进去。
就这样,不几天就电解质紊乱了,迷迷糊糊的。
我回去的当天中午,见到爷爷被叔父们强制扶坐起来,捏住鼻子使其张开嘴,另一个把营养液往口中送。我爷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含在口中,然后吐出来,喷他儿子们一脸,还生气地大骂。叔父们仍在继续喂。理由是吐不及时后总能咽下去几口。这个场景让我觉得爷爷和叔父们都很无助。
那一碗营养喂完后,再将爷爷擦洗干净。就这样,每到吃饭前,如此这般的场景都会上演,叔父们永远是先喂爷爷。
爷爷也始终能自理小便。尿壶被他儿子们打理的干干净净。我回去时已经躺了十天了,我爷和床上都干干净净。
我到家的第三天上午,爷爷说要抽烟。叔父们说他半个多月都不抽烟了,赶紧给取烟。烟是我从西安两个多月前给他寄回来的两条金丝猴。那时候老家农村还几乎没有人抽过滤嘴香烟。在当时那烟西安也买不到整条,两条烟也是我托同学才买到的。叔父们说爷爷舍不得抽放在床头,结果被老鼠拉跑了许多,把我爷心疼的。然后就把剩下的两盒放在烧水壶里挂起来。我取的时候看到还有一盒多。
后来听说爷爷收到两条烟后,给他会吸烟的三个儿子一人一盒,还给二爷和二爷的大儿子也一人一盒。门上人还说我每次寄回来东西,我爷都会在八爷家(队上人聊天的地方)讲我又给他和我奶寄什么了,还要反复夸奖我孝顺。我爹还说,我给奶奶寄的两双牛皮底的平绒小脚鞋子,她舍不得穿,我爷就不停的催,还让我奶坐在院子外,让门上经过的人都看到。
我因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之间的感情很淡。我把零花钱攒起来,瞒着他们给爷奶买东西寄回来是理所应当的。爷爷给四邻讲则让我感到很意外。后来想明白了,我爷不是虚荣浮夸的人,睿智的他是想以此告诉更多的人要知道孝顺和感恩。用现在的话就是传递正能量。
现在看着躺在床上抽烟的爷爷,表情是那样的满足,我也感到很愉快。他这些天除了迷迷糊糊地说胡话,平时都是很安静的。然后就是顿顿饭与他儿子们斗智斗勇,坚定绝食之路。
正月十六的那天中午,一位来探望我爷的亲戚给我叔父们说“你伯干干净净,跟好的时候一个样。”我叔们说:“是我伯人干净。躺了这么多天就今天上午让我们扶起来坐便。”亲戚情绪低落地说“恐怕是腾净肚子,要上路了。”这话我听明白了,难过地哭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刚走进院子就听到爷爷的说话声,我赶紧跑进去。爷爷看着我双手比划着说“我要吃米汤,我要吃米汤。”嘿,爷爷要吃饭了!我心里一阵惊喜,赶快跑到灶房给做饭的爹说:我爷好了,要吃米汤呢,快点做。
我爹并没有像我那么惊喜,还愣了一下。我又赶紧跑到爷爷面前,蹲在地上高兴地说:正在做呢。
爷爷听后又安静了,像是睡着了。可是饭做好后,我怎么叫他都不吃,眼睛都不睁,也不理我。我还生气做的是红薯稀饭。叔父们却说:“不能做米汤。这么长时间都不吃一口,喝米汤怕是不好。迷信不是说喝迷魂汤什么的。”这话我还是能听懂的。只是不明白迷魂汤怎么还能在家里喝?不是在奈何桥有王婆给的吗?从小就听我奶奶这样说。可我也不敢和叔父们理论。到现在我都生气他们不做米汤。
我难过地吃着哭着。吃了几口,端着碗到爷爷床前,想看看他。
咦,这时候爷爷的眼睛好亮呀,表情很精神啊,亲切地看着我也不说话。我从到家到昨夜,我爷都没有正常地看过我。因此,当看到爷爷这么慈祥,眼睛这么明亮地看着我,我兴奋地不知所措。马上将碗放在一边,高兴地看着我爷说:爷,你是不是好了!要吃饭吗?
爷爷没有回答,喉咙却咕咕地发出响声。我说“爷,我帮你吐出来吧。”就把手放在他嘴边。可是,我爷看我的目光暗淡没有神了。我觉得奇怪,就用手在他眼前晃了几下,见没有反应,还徐徐地合上了,喉咙也不响了。咦,这是咋回事了?我又将手放在爷爷的嘴巴前,怎么没有呼吸了?我大哭(写到这里时我又哭了)起来……
这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目睹亲人离世……
<五>
我七岁那年,爷爷考我“门里面一个马和门里面一个开”。我蒙对后爷爷大声说“好,闯开了。”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仿佛昨天一样。爷爷去世时我还没有长大成人,更没有独立。无法以爷爷希望我“闯开”的样子让他看到,更谈不上报答。
然而,从那时起“闯开”就一路伴随鞭策我。小时候我理解“闯开了”就是胜利了。可我那么小,爷爷却坚定地说我“闯开了”。小小的我哪来的本事去胜利过。而且我也不想为“闯开”去受那份苦,觉得是一种“委屈”式的巨大压力。长大点后觉得“闯开了”是动力,是我爷在鼓励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做坏事,要为“闯开”练本事。否则,怎么能闯开呢?
因此,在我这么多年的人生中,一直以“闯开”地劲头坚持不懈。无论哪一个角色都是皆尽全能地做好。一直以来不为非利所动,更不贪占任何便宜,为人磊落和正派做人,应是爷爷培养的结果。我想,这应该就是他希望我“闯开”的样子。
爷爷寄语我的“闯开”,不但让我终身受益,还将受益于我的后代。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我的子孙后代与高姓无关了。那么,我作为高家后代,“闯开”应是我带走的最丰厚嫁妆。另外,我爷难道不明白俗世中说姑娘是家中“泼出去的水”吗?但是他依然对我倾注了如此重的情感。因此,我的爷爷是家族中的智慧者。
前年在我父亲去世之前,一直为没有孙子而万分伤心,还被人嘲笑过。
我就将爷爷对我教育的事情讲于他。并讲了我爷去世后,八奶专门找到我说:“你爷有话让我带给你。”我爷给她说“如果我去世前见不到她,你告诉她,等她三叔老了,她要养活。”我爷把没有结婚的三叔先是当面托付给我父亲,然后再托付给一定会嫁出去的孙女,而不是他身边众多的孙子们。而且,若干年后我还告诉了我的小孩,长大了要赡养他的三外爷。十岁的孩子坚定地说“好”。我家三代人如此接力就是薪火相传。况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还分什么外孙内孙。外孙除了没有拥有你的姓氏,血缘与孙子有什么区别。
这才使我父亲得以解脱。我姐说第二天父亲还自豪地给主治医生说:“我的孙子在海外名校留学。”这很好,希望父亲以这样的心情去见我的爷爷,让故人也知,他们的子子孙孙,仍在孜孜不倦,笔耕不止。
虽然爷爷去世很多年了,我不但没有忘记他,还常常会想起往事哭了笑了。可是,我真的担心如果不写下来爷爷的往事。有一天,我的爷爷也将会与我老爷一样,留给第四代的只是一张陌生的照片。我想无论我们走多远,都应该回望来时的路,记得我们是从哪里来?
我也是在写完本文时问小叔父才知道,我生长的那座大四合院,是由在清朝从事教育的高祖,告老还乡后远离繁华,选得一处好地方,为他和四个儿子建造的。他是我爷爷的爷爷,我的太爷爷。
在得知这个答案后我非常激动,原来我高家一脉是世代从事教育。明白了家族崇尚“诗书传万代”的家风来自我的这位祖先。之前,我猜想是经商或做官什么,到了我爷这一代画风变了,全成了小文人。过去本以为与我没有交集的高祖,却在这座四合院里实实在在地联系上了,我作为第五代竟然享受到了太爷爷的福祉。看来我现今追求浪漫生活的基因都来自祖先。因为,全村就我家有那棵用来观赏的葛花树。那紫藤正是太爷爷亲手栽的。
也突然明白了爷爷寄语我“闯开”的含义,那就是他的儿子已闯开后,希望他的孙子辈也是如此,在他看来这就是传承。并且,我的爷爷一定见过他的爷爷,可是他从来没有给后辈们讲过那曾经的富足生活,就是鼓励我们自己去做“闯开”的人。
奶奶也是如此,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她陪嫁过来的,可以说,这世上家中应用的所有什件应有尽有,多到数十件,真可以说是十里红妆了。可是,奶奶也没有讲过这个大家庭的繁荣。反道是常提起在这个家里受婆婆的气。说自己儿子多,不受婆婆喜欢,反而童养媳的二奶奶得宠。但是,我奶奶大家闺秀风范带在。后来,奶奶做婆婆后关心她们,没有和任何儿媳言高言低过,很受儿媳们尊重。而且,我随她生活的那些年,不经意间给我讲出了很多至理名言,以及意义深远的故事,这些道理影响了我一生。我今生在爷奶身边长大,是我一生所幸!
谨以此文,感谢我的爷爷,并致敬我的大家族。也献给我还没走远的快乐童年!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