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残疾的孩子(2/2)
所以,“灵魂的残疾,相比身体的残疾更可怕!”
艺术,这个抽象的话题,虽然在影片中没有那么直白流露,但却无处不在,影片似乎让观影着看到的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而艺术加工的痕迹更是无从可寻。试想,你现在闭上眼睛,关闭手机和电脑,用耳朵去聆听这座城市,你会听到什么?同事间百年不变的老话题,楼下汽车的轰鸣声,以及熟悉的公交车转弯时的鸣笛声,楼道里呜咽难述的喧闹声,你听到的这些是艺术吗?能感动他人么?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么?答案毋庸置疑,当然不能,因为你的耳朵已经失聪,已经听不到风穿过树梢时的呼啸声,一片叶子跌倒在地上的清脆声,一丝丝雨滴轻扣窗户的绵柔声..........!恰恰这些艺术式的声音与情景,在这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正是这部影片家喻户晓的原因。此时此刻,我想这部影片,对于一个盲人观影者来讲,也能够感同身受,且引起共鸣的吧。亦如,影片中主人公与小伙伴在电影院度过的幸福时光,那一句终身难忘的对白,那一声印上时代烙印的配音,那仿佛在哪听过的音效等等,都是每个影内与影外人所追求和挚爱的艺术。
但这些艺术本来就是现实中的冲突而产生的,正如你办公室里千篇一律的生活,影片中世人对盲人的态度与方式,仍然是比较守旧与落后的,他们认为盲人没有像正常那样接受教育的能力,好比你办公室就不应该诞生艺术之类的创作一样。可是,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主人公用藏在生活细节中的艺术之声,制造了一部作品,深得同学及老师的认可与赞誉。但是,仔细深思,主人公的成功,不单单是依靠那些惟妙惟肖的艺术之声,而更重要的是主人公是站在盲人的世界看待盲人的,与现实世界中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与看待盲人完全迥异。所以,他的艺术,是独树一帜的,是开拓意义的。那么,再反思现实中,我们可能遇到的类似的问题,你有没有在读一本书的时候,站在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你有没有在吃一顿美食的时候,站在厨师的角度去品鉴?你有没有在爱一个人的时候,站在被爱的角度去感受你爱的方式?
或许你有,更可能你没有!因为大多数人在都市里生活都养成了自私的惯性,习惯性换位思考的人,很少,也很珍贵。
所以,这些缺憾,这些生命中你可能一辈子也改不了的习惯,只愿意本能的愉悦自己的习惯,是人的本性使然。
因此,我们有什么资格谈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人?既然如此,那就坦荡的承认吧,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残疾的孩子!我们需要被理解,需要被迁就,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去融入世界,感受更多与众不同的事物。
听见天堂!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谦卑的去聆听世界,相比那些身体残疾的人,我们还未发现自己残疾的部分是哪?这样更令人畏惧,为了不使残缺的部分滋生出偏见,我们需要谦虚,需要去理解更多我们不愿或不能理解的事物,我想大抵如此,方能听见天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