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最初的开始(1/2)
极小就是极大,而极大亦是极小。
以我们所能观察推测出的极微来看,原子核的周围电子和中子表面上有序的运动着,而其中则充满着无数随机的巧合,问题在于,从没有人真切的看到核内部的世界。
同样,以我们所能贯彻推测出的极大来看,恒星的周围行星卫星之流看似规则的运动着,恒星系又绕着某个中心旋转,最终一层层剥离到宇宙的奇点。
然而没有人看到过那样远的远方,倒是同样的运动规律,让我们的世界好像只是某个更高层次存在中的,一个小小的原子。
然而即是我们真的是一个原子,我们也很难理解我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原子。比如宇宙的奇点,如果奇点是某个黑洞,这个黑洞又从何而来呢,在它压缩爆炸之前,它存在的地方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我们无从得知。
放下这些辽远的未可知不谈,仅仅从黑洞的角度考虑,它是否有与之匹配的白洞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是不是整个宇宙的诞生和终止,其实是一个如同因果循环一样的圈,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生存同时也是死亡,生命也轮回成一个圈,可在圈中的人呢?
如果科学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只能转向神明。
然而神明太杂太多,究竟孰真孰假呢?
抛开更高层次而言,从最开始,同时也是结束的那个圈上考虑,那是一片混沌的虚无。
出于对某种规则的束缚,它要遵从压缩再爆炸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并非一片死寂,毫无意识,最初的那个混沌的奇点,其实是有意识的——不谈它存在之前的状态,它舍弃了所有的物质形态之后,拥有了无限大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在逐渐消耗到爆炸之前,又是极不稳定的,自然要分出一些来,做一些无聊的消耗,比如思考。
于是,“它”可以理解为最初的“祂”。
这是我们的第一位神,和后来所有的父神不同的是,祂是初,也是终。
永生的初,同时也在永远死亡,当祂内部聚集的能量终于压缩到了极致爆炸开来的时候,世界就形成了。
相对于祂在混沌中的状态而言,“现在”祂处在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里,等到一切重归虚无,又一次压缩到一个点上的时候,祂才彻底死去,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又一次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个状态,即祂开始死亡的那一刻。
初经历了一个从生路过死继而生的过程,这个过程之中的存在,就是我们的生活。
初的意识中在遵从某种更高维度的规则,而祂的能量形成的物质中,存在了祂的部分神性,于是或多或少的,遵从着初所经历的运动,于是自发的形成星体的形状——或者说,它们认为的初的形状,然后各自开始运行起来——于是这就呈现出那些极大同时又是极小的状态,还有那些看似违背规律的地方。
当规律极限逼近某一个临界状态的时候,它就会呈现出由它向祂的转化,这大概也是初最开始存在的原因,同样的,由此向前追溯,同样能把初的存在归结为一个相同的过程,而追根溯源的尽头,则必然是一个相同的,极小极大轮回转换的过程。
我们从漫长时间的轮回中截取一个断面,看到了初,但实际上,一生万物,而万法归一,把一切本源的过程归结起来,是一个无解的圈。
因果轮回,循环往复,能量在无限衰竭的损耗,又在无数次舍弃之中,回归衍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