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总教头(2/2)
“你小点声,免得惹祸上身噢!”
……
数千豪客,你一言,我一语,兀自不休。胡临心道:“这中年汉子看起来精明干练。临安城里卧虎藏龙,他能被人尊一声总教头,可是个大大的人物啊!”心下这么想,不由的多看上那中年汉子几眼。
这时那赵胜已踱步至擂台前,朗声道:“中秋佳节虽过,江南武林胜会却至。四方豪客宾朋,如钱塘江潮,齐涌吴山。赵某人何德何能,担守擂重责,一凭江湖朋友抬爱,二凭一颗赤胆忠心。”说到此处台上群豪喝彩之声大做。赵胜顿了顿,人声稍歇又道:“诚如各位朋友所知,‘地’字号擂台考究拳脚功法,不仗宝剑神兵,极是公平。且守擂比武,点到为止,亦不伤残与人。倘若在下赢的一招半式,全凭承让。倘若在下不敌,那还请手下留情。”他这段话朗朗道来,谦卑有礼。众人不禁心道:“难怪大家尊他一声总教头。”
赵胜又接着道:“如此,那就有请昨日得鹿首的朋友登台显艺。”言罢退了回去,解下身上火红皂袍,交于一旁的童子。只穿一身短打,顿时平添三分干练。台下人群中跳出一人上了擂台,却无人查验鹿首。原来这夺刀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这第二日“鹿首”闯“三才”万万不得验看登台之人的凭信之物。这金制鹿首虽说是凭信之物,可一但给于连胜之人,却属私人物品。这每年夺刀会所制鹿首皆刻有‘江南夺刀’的字样。价值比寻常足量黄金又贵上三陪有余。是以有人每年专程来打第一日的“群雄逐鹿”,便为的是一枚鹿首。这后面的“三才守擂”和“决刀主”便不见了他们,索性也就不验凭信了。也有少年英豪因脚程错过一日,这第二日不验凭信就是给开一个方便。以便广纳天下英豪。
赵胜双手一拱却是少林拳的起手式,道声:“请。”那人也行个礼,罢了喊声:“看招。”一拳直捣赵胜面门,拳速甚是了得。赵胜面色凝重,右手架住,左手一个左冲天炮,直打那人胸前。这一守一攻原来平淡无奇,赵胜使来却颇具威力。那人仗着身子灵动,轻飘飘的避开,赵胜身子粗短,一拳一脚甚是势大。那人脚下灵动。赵胜这边越打越快,那人二十招后已形影乱了。赵胜猛的变招,双臂横便如剪刀一般,使一个‘铁紧箍’。那人猝不及防之下,果然中招,赵胜一招得手,也不欺人。双臂扯开道声:“承让,承让。”正好是二十八招,那人满面通红,行个礼转身下台,消失在人群之中。胡临心中牵挂着商柳晨,有些着急便跳上了擂台。拱手道:“久闻总教头身手了得,后学小子今日有幸便请教头指点几招。”
赵胜道:“公子谦虚了,请进招便是。”
胡临道:“如此便得罪了。”
言罢使一个抛砖引玉,虚晃一下。算是行个后学之礼。赵胜手、足、眼、身、步五者合一,手中打的正是少林大洪拳。相传太祖皇帝赵匡胤亦曾习练此拳。这套拳法素有‘诸艺之源’之称,是因少林武僧习诸般武艺者,皆从大洪拳入手。它上承禅法、下化武艺、掌拳并用、刚柔相济、攻守间转换自如。赵胜忽地拳化掌、掌变爪,步随身动,这套大洪拳在他手中使来,却别有一番气象。胡临亦不敢大意,使的是一字冲拳,这一字冲拳,招法极为简洁。但神韵却在‘一’字和‘冲’字之上。‘一’字所讲便是出拳收拳当得直进直退、大开大阖,便如这‘一’字。而‘冲’字顾名思义便是出拳要带冲劲,如大河大江之水,自高往低而走,一泄千里、奔腾不住,是为一个‘冲’字。这讲来虽是简单,可普天之下能习这拳法兼得两字神韵者,已是风毛麟角。而胡临出手间便兼有两字神韵,两人一时间相持不下,各有来往。凡习武之人大都心存好胜之念,这赵胜亦不能脱俗,何况他在临安城里素有名声。这时和一个后学小子相争,竟占不得上风,不由的心中微怒,但他平素多与达官贵人来往,深谙处世之道。心下虽怒却不显现出来。胡临毕竟年轻,于世俗有些不知。他心念结义兄弟,只想快快的走过这三十招约定之数。一字冲拳越使越快,那赵胜只道胡临是存心让自己出丑。这时虽不显现出来,可心下芥蒂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