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科学的小进步(2/2)
听到这里,崔署长在旁忙道:“主公,这支枪乃是滑膛枪管,要不试试线膛枪?”
“好。”张林随即安排人换了一支线膛枪让士兵射击。
砰砰砰!
十几发子弹过后,士兵揉揉肩膀,高兴地道:“准星是高了不少。”
崔署长亦是补充说明道:“主公,滑膛枪和线膛枪,前者容易加工制作,熟练师傅快的话,一天就能磨出一根枪管。而线膛枪管至少得五天,师傅一天能钻一尺的膛线就颇为不易了。”
这就是选择质和选择量的区别了。
张林考虑了番,还是决定道:“优先保证滑膛枪管的产量,线膛枪管专门安排极为熟练师傅制作,保持数量二十比一。”
崔署长松了口气道:“是,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既然条件有限,张林当然不会钻牛角尖地去强行制作线膛枪,这远远无法满足军队火枪兵的需求。不过线膛枪适合那些射击技术出类拔萃的神枪手,可以制作一批装备给他们,在每个百人火枪队里面设置2-3名神枪手,用以击毙敌方将领。
毕竟,这时代的军队,将领和士兵的着装区别还是蛮大的,很容易一眼就认出来。而且将领若是最先阵亡,可以引发战阵混乱,达到最效率的胜利方式。
随后,张林又去查看了番大型坩埚的制作场景,在他的指点下,这些古代匠人们亦是学会举一反三,开始利用滑轮和机械工具来代替人力,很多生产步骤也一天一天地改变着。
就比如眼前这个大如一间书房的黑瓷坩埚,圆体被一个粗厚的铁圈从底部和肚部箍着,两边用高硬钢制作的条块状支架撑起,中间亦是用铁质卯榫技术活动关节,通过铁链进行倾斜和转动方位。
什么是进步?在张某人眼中,这就是进步。
这个类似于后世钢铁厂的大型活动支架虽然还很粗你现在所看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水浒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