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小子精明(二)(2/2)
“去,一定去。”杜九言挥手,让人将顾青山一行人押进城。
裘樟点头,“放心,我今晚连夜送奏折上去。”又道:“本官知道了,你是好人呢,一心为国为民。”
银手顿时垮了肩膀,“那我以后,岂不是一直要留在这里?我想跟着九哥。”
裘樟裱起来,挂在上中堂上,日日叩拜。
那边有人跑过来,回道:“大人,人数清点过,一共一百十九人,外加一位姓廖的后生,总共一百二十人,一个不少。”
杜九言愣了一下,这个拜托的事,绕的有点远,但她还是应了,道:“若是碰上,定会留意。”
“果然,成了矿主后你的语气就不同了。”蔡卓如笑着上了马车,领着一队人浩浩荡荡地走了。
“让本官得罪吴统领,你背后拿钱,本官太亏了。”裘樟说着,携了她的手,“不过,你来的正好,本官介绍郭大人给你认识。”
与大家而言,是好事。
“后生可畏。”郭庭看了一眼杜九言,见她提着行礼的,便问道:“你回邵阳?”
“可靠。”蔡卓如道:“你且放心,我行事有分寸。而且这一次我没有出面,他们没有人认识我。”
更何况,这些人是桂王的人,皇太后也是要问一问的吧。
“大人还有更喜欢的。”杜九言一笑,忽然招呼路过的兵,喊道:“快来人,裘大人受伤了,请大夫来!”
夜里,裘樟“带伤”写了奏疏。
杜九言一笑,打量着裘樟,道:“大人,您是应该谢谢我,往后我那矿您多照拂一下,保护费就不要收了。”
杜九言嘴角抖了抖,“大人,这表彰的奏疏我会写,不然我替你写啊。这什么圣旨啊,懿旨啊,黄马褂啊什么的,越多越好。”
新化在戍边屏障,微臣虽年事已高又负伤在身,但若桂王再袭,亦会拼死抵抗,护国土百姓安康。
“知道知道,你的五百两本官不会少了你的。”裘樟嘿嘿笑着,为老不尊,“你小子太贼了,不过,老夫太喜欢了。”
“新化县令裘樟,见过大人。”文武不比官位,但裘樟官阶太低,见着郭庭还是要行礼。郭庭微微颔首,道:“此次你立了大功,等本官去了京城后,会为你递上奏疏。”
裘樟也不计较杜九言占便宜,哈哈大笑,春风得意,“桂王肯定没有想到,他再一次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杜九言拱手应是,“是,学生正打算出城回邵阳。”
“那就等她来了再说。”裘樟说着,又回头看了看字画,问道:“都指挥使到了吗。”
“大人,你要记住我说的话啊,人他定然还会救,所以,该防范的不能松懈!”杜九言交代道:“我可真是为您操碎了信。”
她觉得很奇怪。这很像是有人早就通过气预备好了,只等书信一到,就催促皇帝办事。
这亏吃的,裘樟都忍不住替桂王生气。
派人来救人,可人没救到,又搭进去一堆人。
说着,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杜九言点头,“有空当然可以回去,左右都不远!”
“郭大人是宝庆府都指挥使?”杜九言觉得纳闷,“京中的批文,这么快就传来了?”
郭庭看她一眼,回道:“往常德方向,杜讼师有事?”
“嗯。”杜九言也不放心银手,但也不可能一直将他留在身边。
书吏回道:“前两日大人忙碌,小的就没有来回,杜先生遣人来过,说她去盐山,今日回来和大人告别。”
“什么时候了,还跟老夫谈条件。”裘樟擦着脸,“行,行,但凡老夫还在一天,定然给你的矿优待。新化所有的兵器和铁,都从你盐山买。”
一是对他的表彰,圣上亲笔书写的手谕,奖他守城有功,赏赐了一副亲手书写的诗。诗句大气恢弘,气势磅礴。
裘樟情真意切,一气呵成。
就算快,可到了圣上手中,好歹也要走个过程,和内阁几位阁老商议一番吧?
书吏回道:“巡检司那边来回话,说是两个时辰后,指挥使大人就会到新化,让您准备好,大人不在新化逗留,接手之后,立刻上路。”
“杜九言呢,这几天没见着他,”裘樟惦记着杜九言,好几日不见,也不知道那小子又跑哪里发财去了。
裘樟拉着杜九言去了东城门,城门外列了一队人马,领头的便是宝庆府都指挥室郭庭,四十几岁,身形微胖,浓眉大眼很有气势。
“这事你有功,有大功!”裘樟一手携了杜九言,“本官要给你请功表彰,让世人都知道,是你护住了新化,护住了百姓安卫。”
裘樟点头,“八百里急递,快到你难以想象。”又道:“这位郭大人很有来头,你一定要认识一下。”
桂王的手段?杜九言眉头簇了簇。
“哎呦哎呦,不行了。”裘樟眼睛骨碌碌一转,就靠在杜九言身上,紧接着来了一堆人,七手八脚的扶着裘樟回去。
这边,杜九言在盐山待了三天,将对矿山未来的想法以及方法,与蔡卓如商量了一套具体方案,与大家细细说了一遍,蔡卓如又写信回家,从家中抽调了一位精明的管事过来帮忙。
郭庭摆手,“不必如此麻烦。在我手里,还没有人能逃得走。”更何况,他还带了五百人押送。
莫说人,就是一只鞋,也丢不掉。
“是!那恭祝大人,一路顺风。”杜九言叹气,和裘樟站在城门口目送,直到小半个时辰后人马消失在眼前,两个人才收回视线。
裘大人表示,他很欣赏杜九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