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走为上策(三)(1/2)
第217章 走为上策(三)
“盗墓?”裘樟哈哈一笑,“这么说,本官会拜相封侯?”
只有王公侯爵的墓才算是盗墓,寻常小墓就叫刨坟。
杜九言点头,“大人,做人要有理想,您虽已是年老色衰,但努力一把,还是有点希望的博得第二春。”
“就靠你了。”裘樟拱手道:“像拉郭大人和付大人那样,拉我一把。”
杜九言挑眉看着他。
“哎呀,忘记了。本官今天这个位置,也是你拉的。”裘樟哈哈大笑,“那你努力,再拉我一把。”
杜九言摇头,“大人,您要知足常乐。”
“是,是!”裘樟看着她,道:“你这次可是出够了风头啊,虽没有像以前那样舌战群儒大放异彩,但这一个官司,绝对震惊朝野了。”
“不过,你要小心一点。”裘樟道:“这正赶上了过年休沐,等过了初六开朝,我估计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你。”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杜九言道。
“这杜九言还真是不错,朕以为她难得来,又打了个漂亮的官司,怎么也会留几个月钻研一番,没想到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赵煜道。
任延辉摆手,“是她儿子认义父,又不是她。更何况太后娘娘从不理朝政的事,不会因此而不高兴的。”又道:“主题就是,她为了帮马玉娘博取同情,而捏造李执的罪证。”
桂王眼皮子直跳。
话落,就摆着手摇摇晃晃地出门去了。
太后就压着声音道:“他刚才说提点刑狱,是因为和杜九言在邵阳办了个案子。这是杜九言影响,喜欢上这一行了。”
太后也点了点头,“正好遇到了年末春假,要不然你还能唤她上朝,问上几句。”
“不想被骂,就老老实实的再想个事情做。”
杜九言点头。
年底休沐,赵煜每日三餐都会到坤宁宫来陪太后用膳。
赵煜颔首,“上次您说收义子,我就想见了。他爹杜九言,我也是打算见一面。”
“好。”赵煜忍着笑,看着桂王,“就他这么个吃法,估计一个月得一千两银。”
桂王道:“那你找点事给我做吧,我很无聊。”
“大人,李执和京中来往的书信以及钱财,年前两日,下臣让人暗中调查了一番,确实……不少。”孙尚书道:“不说吏部的几位,就是户部的两位侍郎也有瓜葛。”
“朕一个月都没六千两,”赵煜被气笑了,“你少跟我得寸进尺。”
赵煜想了想,点头道:“母后言之有理。那朕就和燕京那边下道口谕,让他们将杜九言安排进讼行。”
裘樟嘿嘿一笑,道:“也行,反正你人不在京城,又不从政,他们奈何不了你。”
“那我们今天回去就收拾东西。”钱道安凝眉道:“在开朝以前,就离开京城。”
说着撇了撇嘴,拂袖道:“我困了,回家睡觉去了。”
赵煜怔了一下,一口气堵在喉咙里,没忍住笑了起来,竟拿筷子去打桂王的手,“说来说去,还是涨例钱,朕哪天要是病了,也是被你气病的。”
从小入手,反击鲁党泼来的脏水。
“我一个人,不用这些。”桂王道。
“这事,不地道!”桂王道。
“你没看见钱侍郎迫不及待地参与此事,他这是想用马玉娘的案件,牵扯出李执贪污的案子再翻出任阁老呢。”
第二日,他们就遣了人在郭府和客栈外等着,一直到初四,监视的人都确定杜九言她们还依旧在客栈中。
太后无奈地摇了摇头,和赵煜道:“……不然,将杜九言留在京中?”
“等那孩子来了你也见见。”太后和赵煜道:“和你弟弟小时候一模一样,要不是年纪对不上,我都怀疑是他儿子。”
“要是杜九言一直在京城,两人成天打打闹闹,办办讼案,他肯定不会再想乱七八糟的事闹腾你了。”
“别理他,开春就让他把亲事重新办了,安国公府上……”桂王一抬手,“娘,我不成亲,你要是再让我成亲,我可就真走了啊。”
此刻,任延辉的书房中,吴大人和户部的孙尚书正在喝着茶,三个人对面而坐,沉默了一刻,吴大人道:“一开朝,那边肯定就要说李执的事,如果我没有料错,这几日说不定就已经在整理奏疏了。”
“可以。”太后颔首。
太后压抑着高兴,唬着脸和赵煜一唱一和,“他能做什么事,一天天游手好闲只知道搂钱,我看给他派个养马的活最好,让他好好锻炼锻炼。”
如此,所有人都等着初六那日的开朝。
“可是她的儿子由太后做主,认了桂王做义父。若再弹劾,太后娘娘会不会不高兴?”
桂王放了勺子,“那正好,例钱给我涨点吧。”说着看着赵煜,“一个月六千两,我让你扣一千。”
除了赵煜外,桂王亦是每日都来,准时准点。
“胡闹。”赵煜道:“亘古没有哪个王爷去大理寺提点刑狱的,你今天去了,明儿朕的桌案上,就都是弹劾你我的奏疏。”
桂王瞪眼,“娘,我这是腱子肉,怎么到您嘴里就竹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