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各路反应(二)(2/2)
……
有御史喊道:“可是她违法了律法,这没有冤枉她,所以情可包容但律不能违背,请圣上责罚她。”
另一位御史拱手道:“人死后虽无知无觉,但尸体却依旧包含着,死者家人对他的爱和爱护。试想,如果自己的亲人去了,自己却不但不能将他厚葬,还要亲眼看着,他被人开膛剖肚。”
“但我觉得鲁阁老鲁大人说的对,她本意不是为了辱没毁坏尸体。她是为了查证案情找死因。我们接讼案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跟着衙门的人去查案,有时候也能见到死因不明的人。”
有时间,燕京讼行内也是热闹非凡。
“你去剖当权者的肚子?他们会愿意吗?你查不到死因只能是你无能,他们是不可能协助你把自己的身体给你剖了,让你查证的。”
“解剖是好事。这是革新和推进。”
申道儒将信递给随从,交代道:“告诉夏百川,让他认真辩讼此案,他知道我要什么。”
钱侍郎应是。
随从将信放好,取了骏马,一路飞奔出了京城,跑了几个时辰后,他在凉棚里喝茶歇脚,就听到凉棚其他桌子上的人,居然都在讨论杜九言。
他相信,这世上没有人会愿意。
隔日早朝,立刻就有人提出这件事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直到死我们都不会有人想要一具被人毁的七零八落乱七八糟的身体,这是侮辱、违背人伦。”
两方就争吵了起来。
“没有想到,她居然真的用了,还先斩后奏,她以为她是谁,她难道能和太祖比不成。”
“否则,此事必将弄的人心惶惶,民心不稳啊,圣上!”
只要是事情,自然是各有各的观点。
鲁章之也没有反对。
所以,鲁章之想做什么,他确实很好奇。
“她可不是初生牛犊,她拿讼师牌证虽只有一年,可处理的案件七七八八足有二十多件了,早就经验丰富。”
“所以,看问题要看多方面去看,不能只看表面。”
话落,外面常随敲门,进来送了封信,任延辉看过来信的地方,立刻拆开看了过一遍丢给吴文钧,“……这小子,确实胆大包天,她真的解剖了尸体。”
吴文钧拱手应是。
两个人给安国公面子,一是朝堂争吵,就一定会有结果,无论谁输都不合适,所以安国公每每递来的梯子,他们都很乐意去接受。
大家一阵缄默,方才说话那人大声道:“可就算如此,也应该去做啊!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你害怕我退缩,那永远都是停滞不前。祖师爷说,人类的进步最先体现的地方,就是律法的周全和完善。”
鲁章之说完,赵煜松了口气。
“如果以后能仵作剖腹查找死因,那咱们岂不是多了一条路。这对我们来说晚上好事。”
“二位,二位!”老规矩,安国公出列,和以往无数次的情况相同,“不如这样,杜九言不是要通过解剖查明死因吗,现在也不知道她查到了没有。”
“胆子可真够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初生牛犊不畏虎。”
有人反对道:“好事?你要弄清楚,这天下不是百姓的天下,不是咱们讼师的天下,而是当权者的天下。”
“大人,不管怎么说,程公复投诚,总比用鲁章之的人要好。”
赵煜嫌弃地看了一眼那位愣头青似的御史,朝钱侍郎看去,“此事你让三司去商量吧!”
“如鲁阁老您这般深明大义的人不多啊,非但不多,而是这天下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一旦默许和放开了这件事,将来必定会有层出不穷的麻烦。比如仵作可能会滥用职权,威逼死者交钱,否则开膛剖腹假意查证。而死者家属为了亲人,也只能忍气吞声交钱保尸体。”
“各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但各位大人气愤和不能接受的理由,是辱!但讼师以及仵作查验尸体的初衷恰恰相反,不但不是辱而是尊敬。”鲁章之出列,拱手道:“正是因为尊重,他们才会冒着天下之大不违,来查证死因,帮死者伸冤昭雪。”
此刻,燕京讼行中也在激烈的争论着,开膛剖腹查证尸体的事情。
“分明就是故意的。”
“你去不去?要去咱们一起。”
两人争论不休,赵煜揉着去看安国公。
“大人高明。如此也不用我们动手了。”吴文钧道:“下官这就让人去办!”
“二位看,如何?”安国公问道。
但令随从惊讶的事,越往西南去,议论杜九言以及解剖的声音就越大越多,几乎反对的人很少!
“什么时候,大周人的思想觉悟这么高了?难道就不怕死了被人开膛剖肚?”他在饭馆里自言自语,上菜的小厮鄙夷地看他一眼,道:“杜先生说了,身体和冤情相比,当然是冤情更重要。你是愿意保存尸体却喊冤憋屈而死,还是拉着杀你害你的一起?”
常随被问的噎住,挥着手道:“去去,一个个都弄的像讼师一样!”
“这位爷,您不读书也应该多了解这天下事啊!”小厮走了。
常随匆匆吃了饭去找夏百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