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是何居心(二)(1/2)
第317章 是何居心(二)
“大人,学生要传证人。”
她来,三辆马车同行,其余两辆车中,坐着的都是本案的证人!
吴典寅颔首,“传!”
话落,门外进来八个人,有的跪下有的则立在一边拱手行礼。
其中有几位是毛献友认识的同村和当铺的同事。
“乔栋,你当时是什么时间,发现毛寅面色蜡黄,呕吐腹痛?”杜九言问道。
乔栋拱手回道:“是六月初二,当时是毛寅从家中回来的早上,我看见他面色发黄,问他是不是生病,他说没事,他儿时也得过这样的病,吃一点药就好了。”
“六月初二,就是毛寅死前的白天。”杜九言走到另一个证人面前,问道:“毛献友和你是哪天离开邵阳?你们又是何时确实行程的?”
当铺的伙计道:“五月十七八的时候就知道要走的,因为那个客人写信来约的时间。于是五月二十八的早上,我们就启程走了。”
“你这样说太过武断,他根本没有杀人的动机。”
“这叫没有见?”杜九言道。
“但很可惜,这种病无法试验和区分,所以,毛家的祖先才有这一项规定。”
“如此完美的准备,分明就是一桩有预谋的杀人案!”
“他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事,认为这是受到了蚕豆娘娘的诅咒,所以,祖先下令,毛家的子孙不能种蚕豆和吃蚕豆,甚至连有蚕豆的地方,都不要轻易去。”
杜九言回道:“动机自然就是我所说的,为了讹诈西南的一万两!”
“那是不是毛家村的人,都有这个怪病呢?”门外,有人问道。
“所以,你也是一样的。”杜九言看着毛献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做的事,瞒不了别人,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毛献友点头,“是!”
夏百川扪心自问,他做不到。
“因为他现在需要钱。因为此时此刻的西南是最合适的时候。西南人人害怕再次被告,如果出了事一定会想着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杜九言道:“所以你选择了现在,在你看来是最佳的时机。”
杜九言看着众人,“不是没有人知道,是极少一部分人知道。这极少的一部分包括毛献友。”
“你是何居心?”杜九言质问道。
夏明川道:“您这句话并不能证明什么,以前没有话说,不代表现在没有。他们虽非亲生,但毛献友能将毛寅养大成人供他读书考上讼师,可见对毛寅很关爱。”
“我也不知道。我爹告诉我的,可能还要更早点。但是为什么没有人知道。”
“毛寅来西南近两个月,不早不晚为什么是现在。还有,毛寅读书的时候也曾住过书院,他为何不讹诈书院,偏偏是此时来讹诈西南?”夏明川道。
“忘记?是不是太牵强了?”杜九言盯着毛献友,“做实地考察,确定时间,约人然后自己离开邵阳做出不在场的时间。”
“所以,杜先生方才一上来,就认罪了?”夏百川脱口问道。
天气很热,但毛献友却觉得很冷,他瑟瑟发抖,求救地去看夏百川。
杜九言颔首,“在律法面前,只分真想和对错。在律法不允许的情况下,我做了有违律法的事,我就是错!”
杜九言拿出一本薄薄的泛黄的册子,举在手中,“这本册子里,非常详细地记录了毛家村的蚕豆病,两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当年迁徙来时,学着邵阳的百姓种了很多蚕豆,而就在蚕豆开和结果的时候,有七个人因为蚕豆死了。”
“他的长子,在辰州赌钱前后一共输了六千两。他为了帮长子还债!”
“当年,郭氏带着毛寅嫁给毛献友,一直不曾见过和碰过蚕豆的毛寅,却发了病。而就在那次,毛献友知道了毛寅的病情。”
“或许当时的他并没有多少的打算,只是本能地将毛寅的病情隐瞒了下来。他在等,等待能用得上的时机!”
大家听的目瞪口呆,因为这种病确实非常的怪,他们没有人听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