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一起离京(三)(2/2)
“是有些早,是舅公教你的?”安国公问道。
“你快点来啊。”小萝卜吆喝着,“你说要给宋叔叔唱一折戏贺喜的。”
“嘿嘿嘿!”裘樟掩袖笑着,小声道,“低调,低调点。”
九江王一愣,“这么快就读《春秋》了?”
“前些日子窦先生也回家去了,是不是也要成亲了?”
“彼此彼此!”杜九言拱手,“王爷保重。”
桂王一脸鄙夷,“这话应该是我叮嘱你,出门在外,谨记自己是个男人。”
“有王爷在京城,不会有事的。”
靖宁侯能关宗人府,太后却不能关宗人府,所以就自己关自己在坤宁宫了。
杜九言笑道:“哪有您不敢想的事,尽管想,往大了想。”
大家都笑着应是,叮嘱她早点回来。
乔墨道:“爷,您为什么不去?”
杜九言去宫里告诉太后她要离开两个月,又和所有人打了招呼,折道去找了升职后一直没有见面的裘樟,拿了一百两的礼金。
“墨兮,”九江王的轿子停下来,冲着前面看了看,“九言他们走了吗?”
转眼进了九月,宋吉艺的请柬的到了,定了十月十六的日子成亲,请他们去吃喜酒。
“早读早懂。”小萝卜笑嘻嘻地道。
“那我留下来陪你吧。”子道。
杜九言很惊讶,她没有关注过闹儿这方面的事,今日他这个态度,她不由也惊了一下,朝跛子看去。
他们约好了,他先去邵阳,然后杭家班的人落后几日启程,等贺喜后明年他们打算在外面走一年,带着孩子们见见世面,再考虑在哪里扎根。
杜九言回道:“是,他今天开始忙这件事,去衙门调去以前的卷宗出来看。”
桂王甩着胳膊晃悠回去,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一行人上车上马,子骑在马上朝后面看了看,他前几天去宁王府看望宁王了,他人还没有清醒,昏昏沉沉的也不大认识人,看着谁眼睛都是发直的样子。
从安国公府回来,第二天杜九言去了一趟坤宁宫,太后关着门宫门没见她,就连钱嬷嬷也没有隔着门和她说几句话。
杜九言哼了一声,又忍不住失笑。
路两边行人打招呼,问杜九言什么时候回来,杜九言笑着道:“三尺堂的宋先生要成亲,我去贺喜,很快就回来。”
“那你在家乖巧点啊,”杜九言交代道,“家里的头这么多姐姐妹妹的,你得记住,都不是你的。”
“翅膀硬了啊!”杜九言吃醋,小子长大了,就惦记着别人不想她了,她酸溜溜地道,“你别逞能啊,早点来找我们。”
“还没有去。王爷早上可去了?”
这不是小事,杭家班里都是孩子,是一定要分开的,不然传染给别人,后果不堪设想。
小萝卜应是,“我读不懂的,都是舅公在读,我跟着他后面听,他给我解释,我一知半解。”
“笨不笨,我哥给了我半年时间,我不认真查案,还有空去外地吃喜酒?”桂王白了他一眼,“让别人知道了,岂不是又说我儿戏。”
“我和九言的态度一样,小病不需要你,大病你留着没有用。”跛子道。
“哎呦,不敢想不敢想的。”裘樟摆着手,脸上都是笑意,“老夫能有今日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岂敢肖想别的事。”
“九哥,跛子哥……等他病好了,我就去追你们,日夜不歇肯定能追得上你们。”闹儿哀求道,“我十五了,我有分寸的。”
“你去劝母后也不听,我们去就更加没有用了。”杜九言道。
“记得帮老夫多喝几杯酒。”裘樟心疼一百两,“老夫如今没有进账,日日都要往外拿钱,心疼。”
闹儿牵着马和泡桐一起拐进了巷子里,去了杭家班。
子点了点头。
闹儿站在路边冲着她笑,眼睛弯弯似月牙儿一般,笑容若春日骄阳,明媚炽亮。
“不过,舅公说不怕,一本书从现在读,读个十遍二十遍就懂了。”
“杜师兄,”一边里,泡桐急匆匆跑过来,“你们今天就走吗?”
“墨兮在做什么?”九江王问道,“圣上给了半年期限,他是不是要着手开始查证了?”
“一走两个月,我想来送一送的。”九江王道,“那这些日子,你要一个人在家了?”
桂王点头,九江王道:“我记得你家很多女子住着吧,以防九言胡思乱想,不如你住我那边去吧。”
“我们正好能一起做个伴,你有事也能和我商量。”
桂王想了想,颔首道:“也行,那我住你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