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阿夏公主临危主政(1/2)
朝堂上突然静下来,静得只剩下老臣伊鄯气息不畅的呼吸声。
大家都在等着阿夏公主继续发话。
“今日朝议,是决定是战是降,”阿夏公主发话了,字如吐珠,声音不大但清晰入耳,“战,如何战?降,如何降?”
力主迎战的一位士卿慷慨道:“蛮齿国向来有勇无谋,这次王子战败,是疏忽大意,只要我们重振旗鼓,主动迎战,一定可以击败西铎的军队,替王子报仇!”
“能有此志气很好,”阿夏公主微微点头道,“如果把我国所有军队集结,能有多少兵力?”
那位士卿顾盼左右,答不上来。
令尹伊鄯道:“回公主,将所有军队调回,大概有四十万,但很多在驻守边关,还有保卫王城重镇,能出兵迎战的也就二十五万。”
阿夏公主看着那位士卿正色道:“西铎能以三万兵力全歼我十万军马,眼下又率领三十万之众在我边境摧城拔寨,所向披靡,而我军不到三十万,何况刚受重创,军心涣散,何以为战?”
那士卿面红耳赤吞吞吐吐地道:“我夏莎国疆域广阔……子民众多……每人摊开手掌,都足以遮天蔽日,每人一口唾沫,也足以……淹死西铎那小贼!”
在场大臣听了不免哄笑,毕竟两国交战不是人多就能取胜的。
阿夏公主却粉面含威,毫无笑容,又问道:“如果议和又当如何?”
这时一位力主议和的伯爵道:“西铎率军来犯,其用意不过是以泄当年仇恨,只要我们向其示好,答应他的条件,我相信西铎会撤军的,毕竟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阿夏公主道:“如果西铎得了好处并不收兵,进而得寸进尺地攻打我国呢?”
那伯爵名叫桑政,是个世袭贵族,此时已汗流浃背,支吾道:“这个……如果西铎出尔反尔,就是失信天下……到时候……天下九族,都会群起而攻之……”
对于这种老朽昏聩之言,众臣又报之一阵哄笑。
一位臣子讥笑道:“好一个‘天下群起而攻之’,但我只看到四面遭敌,被人围攻的是我们夏莎国,而不是西铎。天下人都恨不能我们夏莎国与蛮齿国自相残杀而从中渔利,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谈什么群起而攻之?”
那些主张议和的贵族们纷纷反驳:“目前敌强我弱,如何迎战?如果再次战败,夏莎国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力主迎战的士卿们回斥道:“你们这些贵族之所以不愿迎战,无非是害怕征用你们领地的兵力,耗费你们的财物,你们只想到自己的好处,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那些王公贵族们被点中了心思,急得象斗鸡似的驳斥叫骂,于是双方又争吵起来,整个大殿闹成一团。
阿夏公主冷冷地看着殿下争吵的群臣,表面上看来他们都是慷慨激昂、忧国忧民之态,其实都是各打自己的小算盘:
王公贵族力主议和,是怕举国迎战势必会消耗自己领地的人力物力。
那些力主迎战的大臣,大多是只有爵位没有封地的臣子,他们都希望在战争中立下战功而得到分封,成为新的贵族,或者让两国大战来消耗旧贵族们的实力,反正他们只需要高喊迎战的口号即可,至于大战的人力物力一般都是要各地领主提供。
伊鄯大声喝止了众人的争吵,大臣贵族们渐渐静下来。
“各位大臣都说得没错,要化解眼前的灾难,我们既要迎战,又要议和。”阿夏公主并没有生气,而是平和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大臣贵族们面面相觑,不明白其中意思。
“不战不足以振国威、立军心!”阿夏公主继续道:“如果不战而降,只会让敌人得寸进尺,让天下人耻笑。”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阿夏公主又道:“但眼下形势,敌强我弱,西铎大军图谋已久,我军仓促应战,恐怕不是对手,所以我们要议和以示诚意。”
众臣再次纷纷点头,觉得公主所言极是。
“眼下就该讨论如何迎战,如何议和,不要再提什么要迎战还是议和的问题了。”阿夏公主一语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众臣们冷汗迭出,无人再有异议。
阿夏公主道:“眼下局势,应该如何迎战?”
众臣左右相顾,无人应答,坐在下席的武将们也毫无头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