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钟情也(2/2)
高吟天知她这一次是说的是那个蓬头老者和临桌与自己搭讪的书生,便解释道:
“刚刚那个蓬头老者所吟的便是那个屈大夫被贬之后所作的《涉江》,诗中道出他对楚国故都郢的无限留恋,和他不屈服于奸妄的迫害、但又对国家无可奈何的心情。”
他说到此时,又看了一眼那为邻桌的书生,继续说道:“刚刚这位书生大叔曾跟我说过:可巧的是这里正是作这首《涉江》的作者——屈大夫的‘涉江’之处。”
高吟天滔滔不竭,说得如此尽详,实则是出于对父亲的思念刻骨铭心,当年阿爸说这一番话的情形历历在目,他却如何能够忘怀?
这倒不是他爱国之心情有多么深厚,他小小年纪,许多情感尚属矇胧,但对父母的爱和思念之情却在内心深处,深入骨髓。
他还怕花艳芳不懂“涉江”之意,便又道:“我阿爸说,这‘涉江’就是说屈原从此被楚顷襄王赶走,从这里渡江南下,被流放到湖南一带。”
花艳芳一身之中,倒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此刻意犹未尽,便接着问道:“后来这屈大夫怎么样了?”
高吟天此时不禁又想起当年阿爸说话时的情形,也学着当年阿爸的样子,叹了口气道:“唉!后来那楚顷襄王不听屈原大夫的忠义之言,任用奸臣误国,最后楚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花艳芳听到此时,不禁也叹了口气,正要说点什么,却听得高吟天又接着说道:
“屈原当时还被流放在南方,当他得知了这个消息,悲痛万分,一切报国希望就此破灭,他悲愤难禁,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自沉于泪罗江中,唉,一代爱国忠臣,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悲啊!”
他一时想起阿爸当年就是这样教导自己,音容犹在昨日,而今天涯茫茫相隔,却不知要去哪里寻找?一时间不禁悲从中来。
却听得花艳芳道:“活该,谁叫那斯叫什么楚顷襄王的不听忠言,他没了江山那是活该。”她说到此时,又对高吟天道:
“你可别听了你阿爸的话,以那个屈什么大夫为榜样,真的便向他学,这亡国又不是他的错,他为什么还要投江自杀,真是蠢得到了家,还向他学过什么?”
此时唐正云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他二人说过不休,并未插言,心中却不禁想道:“当年楚顷襄王不容于屈原,尚将他流放南方不毛之地,而今天下之大,却哪里有我和师妹被流放的容身之处。“
此时他又想道:“看来如今东方已被阻,西边更是日月派的天下,眼下师父极有可能已经在南、北两方设伏堵截,为今之计,莫非也得学那屈原,找一个不毛之地,让师妹跟着我终身受苦不成?”
那唐正云此时心念转动,正自出神,高吟天却想不到花艳芳竟然有如此念头,她这样一说,倒让高吟天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她才好。
正当此际,怱听得门外阵阵喧哗,似有大批人马进来,众人听得声响,不由得都向门口看去,原来,果然又是一队官兵到了。
此时但见得门前人影涌动,大堂上忽然多出十几条汉子,一时间火把通明,那掌柜的见了如此情状,慌忙上前笑脸相迎:“各位差大爷们,请坐,请坐。”